記者:要斷章取義。
——摘自《不要斷章取義》。
成蘭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險惡用心,或者說意識到也懶得在乎,還在替《平凡之路》打抱不平:
“你們應該多關注《平凡之路》,這才是蘇哲最優秀的歌曲!除了《像我這樣的人》,那是他的內心自白,意義不一樣。”
很快,成蘭雲的話就被分解成各種不同的片段,放在了各種報道里。
最令人關注的當然是“履行邀請”,有粉絲看到她想“老牛吃嫩草”,氣得評論:
【老女人離我家哥哥遠一點!】
【你演技很好,但真的配不上蘇哲。】
【蘇哲還是個純情的男生,請怪阿姨離遠一點,謝謝。】
【別異想天開了,蘇哲和尤夢黎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老女人別來摻和。】
當然也有路人看熱鬧:
【哈哈,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他倆挺配嗎?】
【如狼似虎的肌肉男和輕熟成功的女前輩,在最猛的年紀遇上最猛的你,多好啊!】
【這倆如果一起去旅遊,一定一路炮火連天。】
【正好成蘭雲演技十分精湛,讓她好好調教一下蘇哲吧!】
比起這種緋色新聞,成蘭雲對《平凡之路》的稱讚也引起了不小關注:
【哈哈,終於有人提到《平凡之路》了!我真的很不解,這首歌質量這麼高,討論度這這麼低!】
【沒想到我和成影后一樣的鑑賞水平。】
【如果這首歌是其他人寫的,足夠吹一輩子,粉絲怎麼也得誇出一朵花來。但在蘇哲手裡,竟然連他粉絲都沒重視。】
【其實不出名也挺好,沒那麼多紛紛擾擾,靜靜聽歌,挺好的。】
至於成蘭雲對《平凡之路》認真的樂理分析,只有一家媒體辛辛苦苦地整理了,上傳到網上。
點選寥寥無幾,評論三三兩兩:
【太長不看。】
【成蘭雲確實懂,蘇哲也確實很厲害。】
【伱說他倆會不會早就搞一起了?】
在這庸俗的時代,也不能怪記者們變得和光同塵。
專業性的理論,永遠無法吸引眼球。
但好的作品,一定需要專業性來支撐。
——
將時間回撥到今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