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帶著倉庫到明末> 第24章 謎團待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章 謎團待解 (1 / 2)

他知道大明的藩王都被朝廷賜予很多土地,並且不用繳稅,沒想到朱常洵竟有如此之多。

郭文東所購買回來的土地,大部分原主人是租給佃戶耕作,土地交易後,這些佃戶以後就由郭文東來收租了。

他再吩咐方節禮,等佃戶的莊稼成熟收割後,一律不再出租,全部改為自主直接耕種,到時候招募十八至三十歲的人員耕作。

方節禮又再吃驚了,少爺的決定,實在讓他不解。要僱傭人員耕作,事情會繁瑣很多,要是租給佃戶,租出去什麼都不用管,按時收租就行了。

他再提醒道:“少爺,是否要找人‘投獻’?”

明朝有功名的人,都有一定的免稅田額度,秀才的免稅額並不多,必須將購買的田產掛靠在士紳名下,要不然以後繳稅,是筆不小的數目。

郭文東回應道:“這個自然,我自會去找投獻物件。你回覆李長生,我同意以一塊手錶跟他交換土地,預計本月下旬可能會有新的手錶。”

官紳和商人都不用向朝廷繳稅,郭文東自然也不希望繳稅,他首先想到了復社,復社的人員數以千計,許多是讀書人出身,家人或本人有功名在身。

這既能解決賦稅問題,又從中結交更多的人。

為此,郭文東開始聯絡那天參加聚會,又是身在南京或南京附近的人。

他首先寫了書信,讓人交給侯方域。

侯方域這段時間都待在南京,在接到郭文東的通知後,高高興興地趕來郭府。

見到郭文東,侯方域拍拍胸脯道:“文東,我家尚有許多空額,儘管託在我家名下,你只需給半成收成就行了!”

本來,明初朱元璋設立官紳免稅數額,是為了鼓勵人去讀書,後來這個制度逐漸變質了,成為了讀書人撈好處的手段,將地主的田地掛靠在自己名下幫助避稅,這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明朝官員的俸祿,如果按照賬面上的數字,工資水準的確是歷朝歷代最低的,如果再加上免稅額這個特權,那又不一樣了。

侯方域又再問,郭文東買下了多少土地,郭文東說出相應的數字,以及以後的購地計劃,讓侯方域大吃一驚。

“有錢就要拿去投資,存在自家只會貶值……”

郭文東一番道理說出來,侯方域覺得有理,說道:“文東,你購入的田地實在太多,我家的免稅田數額可不能有這麼多,可以幫忙聯絡復社中的其他人,大家定會感謝你。”

投獻不僅對地主有利,同樣對士紳有利,可以藉此創收,不用幹活坐等收益,大家各取所需。

隨後,侯方域再說道:“文東,你是究竟如何找到擁有洋貨店那些貨物的洋人?不止我好奇,復社許多人也好奇。”

自從參加過聚會後,復社中有人向侯方域打聽郭文東洋貨來歷。

郭文東道:“朝宗,你我如兄弟,本不該隱瞞,可這是我的秘密,連我的夫人都未透露,實在不願向任何人洩露,還請見諒!”

他不肯透露,侯方域也沒辦法。

要是他只展示出少量“洋貨”,這也就罷了,可出現的洋貨種類越來越多,已出售一個多月了仍然還有貨,外界的好奇心更大,難免有些人起了覬覦之心。

尤其是那些大商人們,希望能尋找到供貨給郭文東的洋人,自己也開洋貨店。

為此,有人千方百計打聽郭文東的秘密。

從3月初開始,偶爾有些不明身份的人,在郭府的附近出現,或遊蕩有蹲守,他們密切觀察郭府和洋貨店動靜,看看是否有洋人出入,又或者是否有郭府的運貨隊伍。

令他們失望的是,無論怎麼樣觀察,皆是一無所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