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的將領,聽到王雲河的話後,紛紛覺得,虎城郡已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可是,礙於皇帝的命令,即使明白這個地方非常重要,又有什麼辦法呢?
此時,王雲河麾下一位將領,開口說道:“將軍,要不然讓末將帶領一支隊伍,駐紮在虎城郡吧?有末將在,應該能夠相助那蘇家公子一臂之力。”
他將話說的很是委婉。
主要還是忌諱蘇淵在朝堂的威懾力,所有人都清楚,蘇淵乃是唐國宰相,主宰百官政要多年,位高權重,根深蒂固,他的一句話,哪怕是九龍將,也不敢反駁。
這就是唐國的悲哀,在李擎蒼登基之後,文官的地位普遍上漲,隨著九龍將一眾老將軍告老還鄉之後,整個大唐的武人地位,就徹底比不得文官了。
王雲河聽到這名將軍的建議後,也在思考,過了片刻,眾將士只見他搖頭道:“不妥,沒有皇帝詔令,誰敢私自調兵出京城?”
那將軍聞聲說道:“如今國難當頭,哪還顧得許多規矩?兵家自古以來,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將軍,魏軍已經佔據了所有先機,倘若我們再不爭取,這場仗,還能打勝麼?”
王雲河皺了皺眉頭,說道:“你的這個思想問題很嚴重,為人臣子,焉能不聽皇帝陛下的命令?本將軍知道,如今國難當頭,陛下居然還打擊武官地位,這個舉動,讓你們心裡很不舒服。但是,目前我們必須要學會隱忍,不然的話,就算我們齊心協力,能夠扛過國難,事後,也會遭到陛下的秋後算賬。”
大唐政壇上,目前所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文官與武將的爭權鬥勝。
這個矛盾點不解決,大唐永遠無法進行一個銳變。
文官地位高的體現之一,就是像蘇承這種進士出身的文人,居然也能當一郡守將。
這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蘇淵回府之後,就即刻給自己的孩子寫信。
當信在送往虎城郡的路上時,趙長青的這支部隊,就已經快要穿插到位了。
他們從險峻的峽谷進軍,都是山路,連馬都不要了,什麼輜重都不要了,全部放在了陽通郡,只是領著二十萬人從險峻峽谷中緩慢行走,慢慢逼近虎城郡。
估計蘇承做夢都沒有想到,魏軍來的速度居然如此之快。
他這幾日,一直在憂心,擔心魏軍有朝一日會攻打過來。
麾下人有不少給他獻殷勤的,說按照魏軍的進攻路線來講,一時半會,還打不到虎城郡。
這讓蘇承從憂心轉為安樂。
目前國家危難,他也想持三尺之劍上陣殺敵,為國而戰,可是有心無力啊!
能在亂世中好好活著就不錯了。
當接到父親蘇淵給他寫的書信之後,他開心的笑了。
有父親這句話,他心裡的大石頭,就算是徹底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