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見到敵軍衝殺而來,便是退居後方。
目前,他自己的計劃進展的非常順利。
在自己引誘左不群的主力同時,讓陳慶之抄其老家。
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唐軍更加雪上加霜起來。
這也是左不群惱怒成羞的主要原因之一。
諸葛亮採取且戰且退的戰術。
其目的就是要托住唐軍的主力進攻。
為陳慶之的戰略迂迴贏得時間。
左不群讓後軍包抄陳慶之,希望此刻還能來得及。
在他率領大軍與諸葛亮對持之前,曾與鄧、夏部做過溝通。
讓他們派遣大軍,左右夾擊諸葛亮。
此前,他們對諸葛亮的到來一無所知,但是,他們不敢小覷他。
如果今日一戰能夠將諸葛亮留下來,那麼無論做什麼,或是付出什麼代價,他們都在所不惜。
可惜,鄧、夏部的聯軍在途經一片山谷的時候,被趙長青伏擊了。
此時已經到了春季,天乾物燥。
整片山谷,都被趙長青點燃。
熊熊火焰,將鄧、夏部的十萬大軍全部困住。
鄧齊與夏吉二人未親身來此,但是十萬大軍,葬身火海,要比他二人親歷劫難,更加驚心動魄。
若是隨著這十萬大軍身死,自然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或是戰略層面上的決策問題,讓十萬大軍死於非命,那可就是罪過了。
於是,他們二人知道訊息之後,沒有猶豫,立即親自率領大軍前去救援。
但他們二人萬萬沒有想到,趙長青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要將這十萬大軍留在這裡。
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諸葛亮減緩壓力,能夠讓他們在與左不群部對戰時能夠安然無恙的撤退。
趙長青親自領兵,根本不懼鄧、夏二人的聯軍。
他們二人行至山谷之前,看到面前滔天大火,心中已然涼了大半。
這十萬人馬,怕是要損失過半。
他們看向魏軍埋伏的地方,緊緊皺著眉頭,命令大軍向山谷方向挺進。
那滔天之火,他們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率先去解決山谷之上的伏兵。
可是等他們上了山谷才發現,趙長青已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