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端二國聯軍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森林旁的那處小溪,在諸葛亮剛剛來到晉國的時候,就命人去挖掘了。
是的,那處小溪是一條人工溪水。
諸葛亮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在這酷暑炎炎烈日下,將敵軍引誘到森林之中。
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來到晉國之後,節節敗退的原因,真正的目的,其實都在這裡。
時機把控的剛剛好。
酷暑、炎熱、缺水,任何一條資訊,都足以讓聯軍到森林之中避暑、找水。
倘若他們不去森林中安營紮寨呢?
那麼更合諸葛亮的心意,如果他們不去,只要面臨了缺水的機會,他便有把握,將他們一舉擊潰。
他原先所言,我軍兵力已然勝過聯軍兵力,其實是一種形象的比喻。
酷暑當頭,敵軍將士紛紛丟盔卸甲、赤裸上身,如此可抵五萬大軍。
缺水,這麼熱沒水喝,豈不是要命了?
如此,可抵五萬大軍吧?
這麼層層疊加之上,才有了諸葛亮那句話的意思。
現在議事廳中諸葛亮向眾位將士說道:“天助我等,今日深夜子時,大風驟起,夜深人靜,正是大破敵軍之時!”
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
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其中,又以天時最為重要,諸葛亮掌握天時,敵軍又撤至森林之中,顯而易見,魏軍這是天時地利都佔了,如此豈有不勝之理?
眾將士聞聲後,有些人結合丞相讓他們準備的東西推斷出,這仗該是怎麼一個打法了。
正是火攻!
子時。
有大風颳起。
聯軍在這裡安營紮寨。
魏軍潛行於此,無數支火箭齊齊射出,而後投石機也從城裡搬了出來,在向森林中投射猛火油。
雙管齊下,頓時,整個森林,開始著火。
聯軍大營,深受其害。
他們一遍遍的在火光裡高喊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