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他的插手,重組內閣一事,將會變得簡單一些。
現在的內閣,相當於中書省,有左右丞相之職位,目前,唯有諸葛亮一人擔任丞相,原本這個丞相位置,只是起到顧問的作用而已,六部的實際抉擇權利,還在皇帝手中。
但是諸葛亮上任以後,就不太一樣了。
幾乎已經將內閣的權利擴大到歷朝歷代的巔峰,透過內閣,間接掌控了六部。
要是放在以前,趙長青是不願意過問這些事情的,畢竟,他清楚諸葛亮的為人,知道這樣的臣子可能會攬權,但是絕對不會做出任何不忠之事。
不過就目前而言,光是為了百年之後的魏國,為了現在年齡還小的太子,趙長青便就覺得,有些事情,必須在他這一代就完成才行。
三日後,大朝會上,趙長青鄭重宣佈,改組內閣。
將原內閣宰執之權,合理分配到六部。
現將內閣丞相位改置為殿閣大學士職務,比如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
在文淵閣的基礎之上,建立起內閣真正的政務辦理地點。
當然,文淵閣大學士還是諸葛亮,即內閣首輔大臣,在民間依舊被稱之為宰相,不過,權利被大大削弱了而已。
改組內閣的初衷已經完成,趙長青開始督促諸葛亮專心戰事了。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便是,看不慣諸葛亮繼續打敗仗下去了。
其實改組內閣這件事情,要是換做其它朝代,非得出問題不可,畢竟,這會使朝野動盪,政局不穩,但是太初這一朝,沒這麼多瑣事,他們對趙長青的敬仰,幾乎就已經上升到了信仰那般的程度,所以很聽話,皇帝說一就是一。
因為大臣們的配合,才讓趙長青大刀闊斧的改組內閣之餘,沒有遭受到太多的反對聲音,進行的那是相當年順利。
諸葛亮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顯得很無奈,皇帝都這樣背後捅刀了,自己一個做臣子的,還能怎麼辦?
不過,他並沒有過多的情緒去指責皇帝這件事情做得不對。
畢竟,要是換做自己,也會想方設法的削弱丞相的權利。
自古以來,相權在皇權之下,易出盛世。
若是相權與皇權持平,極容易出問題。
他寫了一封信,極力贊成皇帝改組內閣一事。
這是他的態度。
他要讓皇帝知道,他從來都是一心一意的為皇帝做事,沒有過二心,對於皇帝的決策,他素來只有堅持和皇帝站在一起這一個念頭而已,絕無它意。
戰時改組內閣,這事估計只有趙長青一位帝王敢這樣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