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領了旨令之後,便是率領十五萬人馬出城而去,一開始是單軍直入,想要以此來試探敵軍戰略方針。
但是不料龍奮生性狡詐,並沒有選擇派出一支軍隊迎擊岳飛,而是任由他去前行。
只要進入自己的佈防腹地,那麼龍奮就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吃掉岳飛的這支部隊。
岳飛心中更是知道這一點兒,見無法勾引出來敵軍主力現身,他便將這支部隊的程序放緩。
同時,霍去病也在這個時間將自己的部隊調出城去,與岳飛保持一定的距離,二人行進方向不同,但是卻互為犄角之勢。
這是岳飛的策略,既然一支軍隊不夠敵軍的胃口,那麼兩支總可以了吧?
只要在敵軍心中造成一種誘惑力,迫使他們的主力出城,岳飛就有自信,能夠殲敵於野。
魏軍之中,都說岳飛打仗勝在一個穩字,但是實不知,那是他治軍有方,僅僅依靠軍隊的作戰能力就能夠使戰役獲勝,所以並不太清楚一點兒,那便是,他乃魏軍之中,最擅使陽謀的將軍。
在歷史上也是同樣如此,不論是直搗黃龍還是收復襄陽,都是分兵多線作戰,然後兵合一處,與敵展開決戰,這幾乎是一種無解的戰術,敵軍只要一旦上鉤,就只能跟著岳飛的節奏來。
這也是為什麼,在他死後,被後世人稱之為武聖人的根本原因,試想之下,打仗仗還沒開始,就已經立於先天不敗了,這樣的架勢,有幾個敵將可以受得了?
最為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岳飛可不是什麼防禦型的將領,他是正兒八經的攻擊型將領,總結一句話,岳飛打仗不是一般的牛逼。
在趙長青前世歷史上,可是號稱南宋初代戰力第一的存在,豈是浪得虛名?
而龍奮在這個時候,一直是心存疑惑、皺眉不解。
趙長青瞭解岳飛,他可不瞭解。
他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麼大魏皇帝居然臨陣換將了呢?
霍去病多會打仗啊,閃電戰術冠絕當代,一度可以與魏國大將軍,現在貴為晉王的陳慶之相提並論,放棄這麼一位會打仗的將軍不用,而用岳飛,是什麼道理?
如果說,今時今日,與自己對戰的將軍是陳慶之的話,那麼龍奮行事會慎之又慎。
因為魏國輸得起,但是楚國卻是輸不起。
但是,將與可以和陳慶之相提並論的將領換掉,大魏皇帝到底是怎麼一個打算呢?
龍奮一直在苦苦思索這個名字,終於在自己的腦海裡搜尋到一點兒印象,好像當年攻打晉國虎嘯關的戰役,就是此人領軍,不過,他能夠攻下虎嘯關,全靠袍澤襯托,那一戰與其說是在攻打虎嘯關,倒不如說是魏軍中其他將領各顯本事,去與晉軍進行的一場全面性的戰役。
不管怎麼講,這個岳飛於近年來,名聲並不顯赫,觀魏帝的用人性格,一向是有能者居之,有才者物盡其用,這些年來,岳飛身份不顯,應該是能力並沒有遭到魏帝的重用。
如若真的是這樣,那麼怎麼今兒個,卻將先鋒的大任,轉交給了他呢?
臨陣換帥,必須搞清楚對方的一貫戰法或者是計謀,不然的話,做不到知己知彼,是很容易吃虧的。
不過,緊接著,他收到一條不太可靠的訊息,也是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