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歷史電視劇上,不都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
然後只要是朝廷或者皇帝直接干預了在外征戰的大將的決策,那麼戰爭一定會輸,既然如此,就全權交給曹參處理就好了。
讓他統領三軍。
接下來的時間,趙長青就將注意力從邊疆那邊轉移了。
開始注意國內的一些政策局勢。
漸漸地,他了解到一件讓自己無比難受的事實。
好像對外發動戰爭,那些老百姓們也沒有怨言,反而很慷慨的幫助朝廷。
這就有點令人難以理解了。
要知道,對外的戰爭、徵兵、修建運河這三件事情是一起進行的。
平時單獨領出來一件事情,都可以說是勞民傷財了吧?
怎麼現在三件事情湊在一起,這些老百姓們不但沒有任何怨言,還誇讚朝廷的決策很英明呢?
尤其是居然誇讚自己是萬年難得一遇的千古明君。
這就有點兒誇張了啊!
心裡懷抱著這個疑問不能解開,很是讓自己難受,於是他便找來了賈詡,想要讓他為自己解惑,問道:“朕問你一件事情,你說目前運河已經開工了,而且對外的戰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關鍵是朕還在國內徵兵買馬,老百姓們,對朕怎麼就一點兒怨言也沒有呢?”
賈詡初聽這個問題,覺得沒有聽懂。
後來細細品味之後,他懂了,估計陛下的耳旁,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拍馬屁的聲音了吧?
想讓我拍拍馬屁?
對,一定是這樣。
畢竟陛下近些時間以來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魏國更加強大,毫無疑問,陛下是想做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帝王的。
想想也是,自陛下登基以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就已經做了常人一生都是難以完成的偉大事業,光憑靠這一年做的事情,也足以成為一位受萬人敬仰的帝王了。
他想了想措辭,開始說道:“陛下文成武德,堪稱魏國曆代帝王以來最為聖明者,而且自陛下登基以來,國內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們感激陛下,所以才會力挺陛下的決策,與陛下一同,將魏國建造的更加強盛。
因此,他們又怎麼會埋怨陛下呢?如果今時今日的魏國沒有把陛下,怕是早就被晉楚甚至是被南疆的蠻子給侵略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魏人就是他們的盤中餐,而就是因為陛下的橫空出世,才挽回了這種結局。
並且還將魏國愈發強盛,此等功績,百姓們稱讚都還來不及呢,豈會怨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