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真的很心塞,好好的一個朝會,居然開成了這個樣子。
一切的事情都和自己所想的出入太大了。
本來以為,今日會有一番唇槍舌劍,滿朝文武,肯定對自己授權東廠而滅了姜渭一家有意見。
但怎麼反而誇讚自己英明瞭呢?
他想了想,想出一個結論。
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沒好好搞清楚,導致鬧出一個烏龍,殺了一個人人嫉恨的大貪官。
真是…
心塞。
唉,罷了罷了,反正這種感覺都已經習慣了,怪就怪自己完事沒有準備周全吧!
在臨退朝時,黃丞還問趙長青,要不要新任吏部尚書位,畢竟,尚書位置的空缺,可不是誰都能頂上的。
這需要陛下親自決定。
趙長青當時哪還有心情過問這些,便說句‘容後再議’,就退朝了。
眾大臣們當然注意到了皇帝陛下不高興的表情,在退朝之後,就一起議論這件事,然而不管怎麼議論,值得出一個結論,
“咱們這位陛下,怕是今日朝會早就挖好了坑等我們跳,其目的就是想讓我們替姜渭打抱不平,然後找理由收拾我們。”
這個結論…
不得不說,和趙長青一開始想的還挺像。
接下來就有人針對這個結論說了,“既然如此,今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涉及什麼政策,我們都必須聽陛下的,否則,其下場就和姜渭沒什麼兩樣。
說到底,陛下還是不信任我們這些跟隨過仁宗皇帝與靈帝的老臣,而陛下建立廠衛,就是要一點兒一點兒的除掉心裡不服陛下、處處與陛下唱反調的人,從而使整個朝堂都聽陛下一人的。
陛下想要百分百牢牢把控朝政,我們索性就讓給陛下,反正…陛下軍改之後,兵權在握,再也不是仁宗時期的光景了,目前的我們,爭不過陛下。”
大傢伙心裡一合計,覺得人家說的非常有道理,便在心裡暗暗警示自己,今後陛下再有什麼政策,一定要無條件的支援陛下,不管怎麼樣,就是不能和陛下唱反調。
相信這日子一久,自己等人跟隨過靈帝的隔閡,會在陛下心裡越來越小,直至陛下完全信任自己等人。
他們眼裡的軍改,就是將之前的多種軍隊制改成軍團制。
這得是什麼樣的帝王敢這樣做啊?!
這得是千古一帝才敢這樣做!
看到陛下自登基以來的種種作為,看似都沒什麼聯絡,實則環環相扣,一步一步牢牢將整個大魏國攥在了自己的手裡。
在這樣的帝王麾下做事,即是不幸也是大幸。
現在的趙長青在幹嘛呢?
在一個人發呆。
而這時,趙高聽到下屬們彙報,說是姜渭一死,京城內不少受到他迫害的人家,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
聽說茶樓裡的說書先生,都開始傳唱這件事了,說陛下剛剛登基,底子還沒穩妥,便與本朝大奸臣鬥智鬥勇,最終派人滅了奸臣一家的英明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