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現如今說是武功顯赫也不為過,可就是這樣的一位男子,還不忘時刻努力進取,這怎能讓她們不感到汗顏?
她們走了。
不想繼續待在這裡,生怕打擾大皇子用功讀書。
別人都在慶功宴上一醉方休,而大皇子依然能夠恪守本心,這份心性,實屬舉世罕見呢,魏國能有大皇子,實在是江山社稷之福,萬民蒼生之運。
其實自從蕭逾明出征前往蜀道之後,長樂與京城之內一眾大家閨秀們便沒有閒著,她們要在後日的封賞大會之上,為那些有功之臣獻上一曲。
所以得抓緊排練。
這次的舞曲,大魏皇帝非常重視,要求她們務必要展現出魏國的精神與氣魄出來,因為屆時會有其餘四國使者觀看,尤其是楚國,得在他們面前造成一種主動與魏國和談是英明舉措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要為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人做悼念,寄託心裡的相思…
所以這可難倒了她們,但是皇命難為,更何況,魏國的男子在外保家衛國,這等事情,也本應該交給魏國的女人去做。
後日大魏皇帝論功行賞的時間轉瞬便到。
皇宮外的點將檯面積很大,容納一兩萬人不是問題,這次來參與封賞大會的,除了每年都要來魏國逛一圈的四國使者,還有文武百官與皇親國戚,外加一萬左右的平民百姓。
多數人都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來的。
典禮開始了。
率先出場的是在這場戰爭中有過突出貢獻計程車卒,他們分別從京城內主要的四條街道跨馬爾來。
他們用著較快的速度趕來。
但也維持住了整齊的方陣。
不同於上陣時期,這次,他們換上了新的鎧甲,容光煥發,雄赳赳氣昂昂的從四條大街中匯聚到點將臺上。
他們列陣整齊,精神抖擻,人人眉宇間都散發著一股殺念。
四國的使者見到這充滿著殺意的軍隊,無不是心驚膽顫,他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楚軍會敗給他們。
這支部隊,全天下獨此一份。
這支部隊…是陳慶之按照趙長青當年傳授給他的練兵法所練就出來的軍隊。
趙長青估計也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無心之失,居然讓陳慶之撿了個大便宜。
有一點趙長青並不知道,如果知道後非得氣死不可。
因為這支參與典禮的部隊,多數人來源於新軍。
這也就是說,陳慶之與曹參二人將新軍建設的很完美。
前者負責如何訓練,後者主抓軍紀,二人配合天衣無縫,不能將新軍建設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