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茶的時間並不算久,當李世民飲盡杯中茶水,季憐月如約束手就擒。
一名宿衛指著他,憤恨地說道:“陛下,此人罪大惡極,理應當場斬殺,以儆效尤!”
“不,將他廢去武功,押入天牢。”
聽過季憐月論道,李世民眼中流露出沉思,忽然改變了主意。
癸卯年4月,太子將帝誘至東宮,欲圖謀反。此事被帝於一日之內,迅速平定。
太子謀反,世人盡皆譁然。百姓們無法理解太子的所作所為,明明他只要老老實實地坐等,皇位自會到來,為何要如此急不可待?朝臣們則更關注於新太子的人選。下一任的太子究竟是何人,成為他們熱議的焦點。幾乎無人在意,相比於處置皇子李佑謀反時的凌厲果決,皇帝對太子的判決極為輕緩,僅是判其充軍黔州。而參與政變的李元昌、候君集、趙節、杜荷等人皆被處死。
連日來,長安城鉛雲蓋頂,卻一直未見雪雨。天空總是灰濛濛的,空氣中透著一股無法消除的沉冷。尤其是到了晚間,陰雲似漫天漫地的黑潮,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這一日,天空忽然放晴。陽光靜灑的紫宸殿裡,一片安寧。
這段時日,李世民睡得極不踏實。趁著這難得的晴天,與忽來的睏意,他正於殿內補眠。
半夢半醒間,伴著風吹簾動的輕音,他的耳邊似有鳥鳴般的輕笑與竊竊私語傳來。
李世民睜開眼,只見一名年輕的宮女正環顧著大殿,不時發出嘖嘖驚歎。
見他醒來,宮女伶俐地走上前來,笑著問道:“陛下可有吩咐?”
宮女年約十六,容貌算不得光彩照人,卻很是清秀耐看。她的笑容甜如山泉,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隨和,令人一見便心生喜歡。
李世民卻是目光一凜,“你不是這宮裡的人。”這是一張陌生的面孔,從未在他的記憶裡出現過。他雖算不得過目不忘,但多年的帝王生涯,令他對身側之人極為敏感。
“我是新來的。”宮女眨了眨眼睛,笑容不減。
“你不是這宮裡的人!”李世民加重了語氣,翻身坐起。
“哎呀,被拆穿啦。”宮女苦惱地皺了下細眉,好奇地問道,“陛下是如何知曉的呢?難道陛下能記得宮裡的每一個人?”
沉默了片刻,李世民答道:“朕雖無法記住宮裡的每一個人,但在朕的皇宮裡,絕無一人會有你這般的舉止。”
許是因她不會武功又毫無敵意,對他構不成威脅。許是因她身上有著他許久未見的天真自然。他本該問罪於她,最後卻回答了她的問題。在此煩悶之際,他竟對之生出親近閒聊的慾望。
“我早就提醒過你,教你不要看見什麼都是一副驚奇模樣。”一個清冽醇冷的聲音自他身側傳來。
李世民心中一驚,猛然轉頭,“你是何人?”
珠簾旁,立有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驕陽般的面容英氣逼人,同樣作宮女打扮,同樣是他未曾見過的面孔。
李世民見後,不覺微微一怔。令他動容不是她極豔的姿容,而是她那撲面而來的浩然俠氣。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氣質。當他還是秦王,曾在江湖遊歷時,在那些大名鼎鼎的江湖豪俠身上見過。然而他卻從未想到,這種氣質會出現在一名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