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遼東百戶,隻手遮明> 第四九二章 那一條大白鰱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九二章 那一條大白鰱魚 (1 / 3)

從華夏七年一月開始,到華夏十年三月份,王琦在擔任大議會第二屆執政官期間,四年時間,將兩京十三省全部巡視了一番。

其中,在遼東時期,將遼東化為三個省道,分為廣寧道,瀋陽道以及金州道。

廣寧道主要範圍為遼西地區,從山海關到遼河為界;瀋陽道主要輻射遼中以及赫圖阿拉以及北部的諸多部落,而金州道主要負責遼南地區的統治,以及朝鮮北部的治理。

王琦在遼東大概待了三個月時間,將整個遼東的軍政整肅一番,落馬一個大議員,三個總兵級大佬——可以說,王琦在遼東的主要任務便是整肅遼東官場。

而遼東之後,王琦直接轉進向西,去了一趟科爾沁草原。

時隔七年,王琦再次踏上科爾沁王庭的時候,見到的是嶽山的兒子,赫禮木。

嶽山已經在華夏紀六年去世,去世之前,給王琦寫了一封親筆信,主要是想要給自己兒子赫禮木鋪路,在此之前科爾沁劃歸華夏版圖的議程已經開始,所以赫禮木能否成為科爾沁大議員,還要靠王琦的幫襯。

而此次,王琦的科爾沁一行,便是會見赫禮木,算是考察這位科爾沁的新掌舵人。

赫禮木比之自己的父親,更明白華夏國對於科爾沁的重要性,也更深刻的明白科爾沁的定位,所以在王琦出巡科爾沁的這段時間,赫禮木所表現出的恭順和對華夏文明的渴望,比之所有科爾沁人都要強烈。

所以,在離開之前,王琦給赫禮木留了一句話:若是一年之內,科爾沁和察哈爾部和平統一,則赫禮木出任蒙古大議員,同時入華夏大議會議會。

在離開科爾沁之後,王琦的儀仗便直接南下,入雁門關,過太原,在介休停留了一個月。

介休算是整個三晉大地的商業繁華的縮影。

也是八大晉商的發源地。

傳說中四海商行的二掌櫃,王琦商業帝國的背後掌舵人,範中進為了迎接執政官的到來,將自家府邸用作王琦下榻的地方,為了讓執政官住的舒心,範中進將自家五十畝的後宅全部翻修了一遍,花費五十萬兩白銀,幾乎將北京的執政殿百分百還原在了介休,專門將中堂及後宅的三座大院用作王琦的日常作息和工作地點。

一個月時間,王琦在介休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考察玉米和紅薯在三晉的種植情況以及收穫情況。

第二,對於三晉煤炭挖掘的巡視指導。

第三,設立山西煤炭局,獨立於山西議會,直接受北京指導。

之後,王琦便繼續往西,在甘陝地區繼續考察

在華夏九年時候,王琦在回京待了一個月之後,終於出發,於華夏九年十月份,抵達南京城。

天下人都在觀望,在距離王琦正式卸任執政官還有半年時間的時候,王琦再次到南京城,想要做什麼?

在抵達南京城半個月後,王琦再次以筆名‘諸城小吏’,在南京城的官方邸報上發表文章《警惕帝制復辟——防範所謂正人以正衣冠為名的復辟行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