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看著丈夫和兒子兩個人的模樣,好似想起了什麼傷心事,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珍珠,滴滴答答的落在桌面。
“收拾好了嗎?”沒頭沒尾的,劉大勝依舊沒有放下碗筷。
“嗯,”劉定點了點頭,聲音沉悶,不多時又有些猶豫道:“我明日和鄰家兄弟一起去雞鳴山一趟,晚上便回來。”
“雞鳴山?”劉大勝一聽,皺眉道:“後天便是朝廷攤派兵役的時候,這個時候去雞鳴山做什麼?”
因為齊國公四月份在北京城的政變,導致南北局勢日益緊張,而南京朝廷為了勤王聚兵,向江南諸省釋出了攤派兵役的政令。
而劉大勝家中獨子劉定,正好應了這件徭役。
家中這幾日的愁緒,皆是因此而起。
說起來,朝廷這次攤派也是有條件的,只要有功名在身即可免除兵役,可是劉定科舉十年,到如今連一個秀才都不是。
倒也不是劉定頭腦愚笨,而是其志向並不在此,從小不喜讀書偏偏喜歡研究地裡的各種作物.
“我”劉定喏喏,半天編不出一句話。
“嗯?”當下碗筷,劉大勝眯起眼睛,審視道:“你想逃避徭役?”
“父親,孩兒,孩兒聽說齊國公在北京成立了科學學會,若是考取,能取得和科舉一般的功名”沉默半天,劉定好似鼓足了勇氣,才回道:“所以,孩兒想去北京城,嘗試考取科學學會”
劉大勝放下碗筷,望著兒子,空氣的氣氛愈發凝重。
“若是逃了徭役,你可知道是什麼罪名?”劉大勝開口,那語氣,好似在和兒子商議。
“《大明律·戶律》嚴禁為減免差役而脫漏戶口,凡有相冒合戶,隱瞞成丁,增減年狀妄作老幼廢疾等行為,除家長依律受懲以外,里長及本縣主管官吏也以脫口多少追究罪責,其中知情者與犯人同罪,受財者以枉法從重論,”劉定低著頭,開口回道。
“南兵大部分就是你這般書生聚集起來的,上了戰場,和齊國公麾下那些遼東百戰之兵比起來,那和送死沒什麼區別,”劉大勝嘿嘿一笑,不知道是自嘲還是嘲諷南京朝廷那些夫子。
“伱可安心去往北方吧,”劉大勝望著兒子,從出生起便被自己寄於厚望,想要他讀書考取功名,不要一輩子蹉跎在這一方小天地,但是現在看起來,或許兒子自己的選擇,才是正確的。
去北京吧,也許齊國公那般的大才,真正能做大重開天地,讓所有人都平等的有機會晉身官途,而不僅僅是科舉一途!
“若孩子走了,你和母親去往哪裡避難??”劉定這些天的糾結,便是不忍因為自己的出走,而使得父母受難。
“為父在沛縣還有些聲望,現在這種世道,知縣大人不會難為我的,最多舍些財貨罷了,”劉大勝擺了擺手:“你自去收拾吧,讓你母親給你收拾些銀兩,今天晚上就走,免得夜長夢多.”
將劉定打發回屋子,劉大勝才轉頭對著自家婆娘道:“等定兒走後,家中也收拾收拾,連夜進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