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中,軍事處諸臣前來拜見天啟皇帝。
好似剛剛從木匠活中脫身,天啟皇帝剛剛換了一身黑色常服,紋龍鎏金,看起來頗帶威嚴。
“陛下,這是軍事處剛剛遞上來的摺子,”魏忠賢作為內宮司禮監大璫,其實不用每日跟隨在皇帝身邊,但是因為遼東戰事即將開啟的原因,這位內宮都督時常待命,以防天啟皇帝有什麼緊急需求。
“從民間借貸,以獲取商人納絹,來作為遼東戰事的餉銀。”
朱由校放下茶碗,擦了擦手,才伸手接過摺子。
“幾位大人已經在殿外候著了,”魏忠賢輕聲開口提醒。
“請進來吧,”朱由校低著頭,自顧自的看著摺子上的內容。
不多時,王琦為首的幾位臣子邁步進殿。
“臣等拜見陛下!”
“賜座,”朱由校仍舊是低著頭,一邊看一邊道:“都坐吧。”
王琦等人安然落座,等待著皇帝的垂詢。
葉向高,孫承宗兩人面帶緊張之色,很顯然,他們對於王琦‘民間借貸’以獲取餉銀的方法,還是有些猶豫。
至於徐光啟和盧玉兩人,他們是支援王琦的方略的,但是對於這個辦法能否得到皇帝的首肯,還是有些擔心。
倒是王琦,老神在在,坐在那裡,耳觀鼻鼻觀心,靜待天啟皇帝開口。
御座上,朱由校上上下下讀了數遍,只覺得摺子上,這個方法有些.有些奇怪。
“琅國公,”朱由校終於抬頭,看向王琦:“這個法子,朕有些疑問。”
“請陛下明示,”王琦起身一拜,雙眸清朗,不卑不亢。
“民間借貸,朕倒是沒有什麼異議,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朕也明白,”朱由校眸中帶著無奈:“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殿內,諸臣靜靜聽著,想知道天啟皇帝覺得哪裡奇怪。
“如果朝廷倡導商人納絹,間接提高了商人地位,此法會不會導致民眾百姓不事生產,而全部去追求經營商鋪,倒買倒賣,投機取巧之法,到時候國本動搖,豈不捨本逐末?”朱由校咂了咂嘴:“朕擔心,此法不能長久。”
“陛下,臣有一例,可解陛下疑惑,”王琦躬身一禮,走上大殿中央,顯然早有準備。
天啟皇帝的疑惑和孫承宗一樣,但是回懟孫承宗的話卻是萬萬不能說給朱由校的,畢竟君臣之禮,還是要遵守。
“請愛卿直言,”朱由校點了點頭。
殿內諸人也都洗耳恭聽,就連魏忠賢都豎起耳朵,想要聽聽王琦的高見。
“我朝初年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徐一夔,他寫了一本書叫《始豐稿》,其中有一篇文章《織工對》,講述在浙江杭州地方,有許多手工業紡織工場,而工廠包括有若干間房子和若干部織機,工人都是僱工,老闆出房子、出機器、出原料,工人出勞動力。其中江浙有一戶人家,主人名叫焦其亮,看杭州城紡織繁盛,便典當了家中田畝,採買了廠房和機器,僱傭工人做工,生產織物,剛開始時候,生意異常火爆,家中一年時間便迅速富裕起來,焦其亮在第二年時候,決定擴大生產,將家中田畝盡數變賣,加了三家工廠,又借貸採買三十臺織機.”
王琦此時話頭頓下,看向眾人:“諸位大人可知道,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