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國公,您看著什麼時候動身?”王體乾望著神色已經陰冷下來的王琦,大氣都不敢喘一下,他自然知道那聖旨上寫的什麼,也知道王琦為何而動怒。
但是皇帝的旨意還有人能違抗?
但是他不得不上前問上一句,畢竟聖旨上言:見旨立刻動身回京。
“王公公,給我一晚上時間,安排一下遼東軍務事務,明日一早,吾隨你回京,如何?”王琦再次抬起頭的時候,眉宇間的寒意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微微的笑意,但是任誰都能看出來,皮笑肉不笑背後,是一雙冰冷的目光。
朱家皇帝有一個算一個,學太祖皇帝的籌謀遠慮是一個沒有學到點子上,倒是那御下嚴苛,猜忌不定是學了個十足十。
“這”王體乾本想回絕,但是抬眼看到王琦那幾乎冷若實質的眸子,是一個不字都說不出來,半晌只能喏喏道:“咱家,等,等琅國公事情辦妥,再一起回京.”
回京?
王琦和王體乾的會話中,周遭所有人都明白過來,王琦的憤怒來自哪裡了?
這旨意,明明白白是要過河拆橋,馬放南山啊!
而且,不止是王琦憤怒,更重要的,幾乎遼東所有人都要憤怒和不解了。
對於遼東眾人來說,王琦走了,誰帶他們光復遼東啊?
是當初手持長劍幾欲自刎於寧遠城中的熊廷弼?
還是在被城北兵痞們攪得焦頭爛額的袁崇煥?
亦或者初入遼東,受王琦教導了幾日的盧象升?
還是一直為王琦牽馬執鞭的家將秦二寶?
總不會是遼東宿將祖大壽等人吧?
人人都明白,祖大壽等人可為先鋒之利箭,但是絕對不是持劍之人。
故而,王體乾話音剛落,整個庭院立刻亂哄哄吵作一團。
“琅國公不能離開遼東!”
“沒有琅國公,光復遼東,絕無機會!”
“懇請皇帝陛下,讓琅國公率領我們與建奴一戰!”
不止是各地軍卒,還有圍觀的百姓,也都加入到了聲援和訴求之中,人群擁擠,幾乎將整個府衙前院堵死。
面對這種場面,熊廷弼等人也是無奈,他們也不想要王琦這個時候離開遼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