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金手指> 第53章 爹惑兒來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章 爹惑兒來解 (1 / 2)

隨著公元1636年的到來,新一輪的科考也隨即進行。

有意思的是,這次前來考試的不僅僅是漢人,還有不少少數民族的考生也在其中。不過張弘斌可不會設定什麼門檻或者福利,少數民族的考生允許他們參加考試,但是否考得上,全憑自己的實力。

畢竟他一直叫囂著民族平等,所以自然不會拒絕少數民族報考公務員,甚至進入國會的權利;但同樣不會給予優惠,這是源自他以前聽說的一件事情:一名考生為了考上更好的大學,其父母發現其外公具有四分之一的滿族血統,故而想辦法把這名考生的民族改為了滿族,以此獲取加分。

後世的少數民族福利政策到底是是好是壞,說真的張弘斌不予評論。

但總的來說,多少給人一種逼著漢人當少數民族的感覺……莫非當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人數一致,才能夠證明五十六個民族心連心,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致?算了,張弘斌本來就不是執政者,他想不明白這點。

在這些少數民族考生裡面,緬甸行省也有一批人參加了報名。

或許他們打算為自己的家鄉,多少爭取多一些的權利。畢竟家鄉在共和國的統治下,他們擔心這些官吏會多多少少偏袒漢人而為難他們。若是能夠完全掌控緬甸行省的行政職位那就最好,只可惜誰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公務員考試的成熟,故而考生們已經完全可以在當地進行報名考試,不需要統一來到長安進行。否則幾十萬人蜂擁而至,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資源。

再說,今年長安放出來了的公務員職位只有十個,五十幾萬人爭這十個職位當真是有點懸了。都是在最基層做起,何苦非得在長安?只可惜,還是有不少人看不透這點,這次公務員考試依然有十萬人來到了長安考點進行報考。

結果,地方有些報考點明明已經放出去有三十多個位置,但報考的人才十多個。除非是真來搗亂的,否則基本上可以考得上了。只怕到時候還要在別的地方調一些過來彌補空缺的部分才行。

至於華夏各地,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和張弘斌搶人。不僅派了大量的情報工作者來到長安,勸誘拉攏這些考生,同時在他們自己的勢力裡面也開設了科考。不僅僅是華夏本土,滿清居然也是這個時候開設了科考,只是到底有沒有去參加這就不得而知了。

幾個勢力一起進行科考,這場面的確是挺壯觀的,只是這種明顯有著針對性的行為,多少讓張弘斌有點不爽。

還好,共和國的待遇和福利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去是最公正的,考生只要有真正的才華,就能夠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不是說就沒有‘官.二代’這種特殊的集體,但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才華才允許走後門。而且能夠走的後門比率非常的低,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只能乖乖當他們的紈絝子弟去了。

正因為公平,所以大家更認可共和國。而其他的勢力真正要做到公正這點,或許大明還湊合,再過去就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做到了。最坑爹的自然就是滿清,頭三名必然是滿人,不管考了多少分。

從入場到發榜,長安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是最辛苦的。為此張弘斌不得不在別的部門調了一批人過去幫忙,這才勉強應付好了二十萬人的食宿問題。也不是說別人沒錢住宿,而是根本沒那麼多的房子給他們住宿。地方民政局不得不緊急搭設了一大堆的帳篷,這才勉強夠他們住宿的。

幾天考試下來,有人歡喜有人愁。考試好的自然順利成為了公務員,考砸了但成績還湊合的,或許還會在簡單培訓後,填補一下各地空出來的職位。當然,要不要去也是考生自己選擇的。

不過時至今日,就算是雲南和緬甸,治安和環境都好了不少。經過前期過去的官吏大半年的努力,多少也建設好了一個雛形,別的好處姑且不說,只說要讓這些考生過去任職,卻是沒多少牴觸了。唯一可惜的是,張弘斌取消了在緬甸行省任職的相關特殊福利。這當然也使得,最初一批不想去的人,此刻是捶胸頓足,懊惱不已。

沒有考上的,有些心理素質不過關又接受不了誘惑的,自然就去了別的勢力那裡當差。此刻廣西和交趾指揮使司剛剛被張獻忠打下來,他也需要大量的官吏。而李自成則是坐擁廣東和福建兩地,也打算安定下來了。

至於大明,它的版圖暫時還沒有擴大,但合格的官吏他們一直需要。尤其近段時間隨著君主立憲制,以及《大明憲法》的制定,新的行政結構開始進行改革,這一改革同樣需要大量的官吏去工作,僅僅依靠臨時工也不是辦法。

不管如何,隨著大移民的工作結束,公務員考試的完結,國會的眾人,尤其是張弘斌總算是鬆了口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