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不是疾火猛攻的事,張本民並不著急,也許來個不尋常的經歷,就能自然而然地撫平曾經的創傷。
耐心一點,生活或許可以變得更好。不過日子就像滿樹的杏子,有甜有酸,還有麻澀的。
春天來臨的時候,有件好事發生,嶺東小學的校長,成了縣教育局副局長。
赴任前,校長與張本民進行了一次長談,感謝的話沒說多少,大多是講未來,而且差不多都是他詢問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包括學生、老師還有教育的延展等方面。這一點張本民實在是太有發言權了,結合重生前對教育發展的認知,說得比專家還專業。
最終,校長迷惘了,原因不是問題沒問清,而是實在搞不懂張本民到底是什麼來歷。
張本民沒作過多解釋,只是說希望添把火,早日把曹緒山和王一玲的身份問題解決好。校長說那個真不是問題,前段時間他一直在努力,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這話不假,就在校長調任半個月後,局裡的紅標頭檔案就下來了,曹緒山和王一玲成了教育系統的正式人員,意味著捧上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
大喜事!
不過,禍兮福所倚。
有個惱人的問題,出在嶺東小學新任趙校長身上。
趙校長原來是公社中心小學的校長,因為好色,總以各種理由找學生家長談心,然後就談出了問題。他到嶺東小學任職,其實是降低規格使用。
受到打擊的趙校長到嶺東小學後,是有所收斂的,沒有再打學生家長的主意,不過本性難移,他終是耐不住內心的渴望,很快就把目光瞄向了本校的老師。
王一玲,是趙校長物色的第一個目標,他不動聲色地開始以各種方式靠近、接觸。
張本民自然看得出來,那哪兒成呢?他找王一玲談了一次,提醒千萬別委屈自己,讓趙校長得手。
王一玲說那是肯定的,不過又讓張本民不要操那些心,只管把學習搞好就行。張本民說學習是沒問題的,讓王一玲也別操心,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怕她吃虧。
沉默了一陣的王一玲最後說,這個工作對她很重要,而且前不久也轉正了,就更加珍惜了,所以有些事得慢慢周旋。
張本民理解王一玲所面對的難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阻止趙校長。
趙校長很猴急,行動步步展開。他親自安排,弄了一批教職宿舍,規定老師要輪流值班,每個星期至少要有兩天住校。
這意圖太明顯了,無非是創造讓王一玲留校的機會,方便下手。
張本民自然要有所反應,便立刻找曹緒山商議,讓他把郭愛琴引入趙校長的視野。這方面,曹緒山很會來事兒,他提供了大量的機會讓郭愛琴去趙校長辦公室。對於這些機會,郭愛琴不但不推脫,而且還求之不得,她深知靠上領導的種種好處。
一來二去三有意,很快,趙校長就被有小鳥依人感覺的郭愛琴給吸引了,於是就暫且撇開王一玲,把注意力投向了嬌小的郭愛琴。
這麼一來,就該輪到宋為山出場了。
為此,張本民去了一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