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郭責忽然打破了曹髦的沉思。
曹髦抬起頭來,郭責卻嚴肅的說道:“堯舜的時候,不是沒有奸賊,只是賢才更多,故而讓奸賊們不是那麼的明顯。”
“陛下尚且年少,又長在皇宮內,不知道天下的變化。”
“但是您還記得當初的元城嗎?”
“那一座小縣城內,官員們兇殘到了什麼地步呢?”
“您還記得有大族子弟城內縱馬狩獵,以百姓們為獵物嗎?可還記得縣尉領兵去截殺商賈嗎?”
“官吏們皆收賄賂,上下找不出一個善人,百姓們欲告無門,上下慘淡,您上午給食肆送去東西,晚上就有人從他們那裡搶走。”
“整個城內都沒有賢良的容身之處。”
“這才是大亂之治,司馬家無德,壞天下德行,導致人心淪喪,再也沒有道德君子!”
“兩漢的道德君子被當時的人所嘲笑,人們不再隱瞞自己對錢財的喜愛,不再隱瞞對追求奢華生活的野心,肆意作惡!”
“就從這些事來看,陛下對司馬家的處置都實在是太輕!”
“陛下親政已經很久了,陛下提拔了很多有道德的賢才,整頓地方的吏治,如今守關的將士,不敢公然搶佔,只能是以各類理由來進行掠奪,城內大小官吏,雖然有被告發的,但是人數並沒有過去那麼的多。”
“城內的賢良佔據多數,那奸賊就可以被他們的道德所震懾,不敢輕易作惡。”
“陛下說要締造盛世,在臣看來,其實如今便已是盛世。”
“雖然城池殘破,人力不足,地方還有奸賊行政。”
“但是天下的觀念已經得到了改變,各地的名士們不敢再公然談起自己對錢財的渴望,當有人說起想要過上奢華的生活時,其餘人都會鄙視他的志向。”
“沒有人敢肆無忌憚的作惡,哪怕是王昶的兒子,也不敢如此,做壞事之前都要口口聲聲的講述道德。”
“今日百姓們所揭發的那些官員們,私下裡兇殘,可明面上,卻沒有一個是敢公然講述或者洩露這件事的,這難道不就是風氣轉變的最好證據嗎?”
“最近常常有名士前來雍涼,他們在這裡書寫文賦。”
“我看他們的詩歌文賦,內容與過去截然不同,表述多雄壯豪邁,有建安之風,實在令臣感動。”
“陛下不該如此詢問,陛下已經締造了盛世,只是陛下實在是太過仁慈,見不得百姓受苦,故而如此詢問!”
聽到郭責的話,曹髦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沒想到,連朕的郭君子都學會了奉承這一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