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很明白,雖然這治國思想也是大事,但並非是最重要的大事,當今廟堂的當務之急,還是抓緊時間來幹那些世家大族。
此刻,杜預也是按著陸抗所提出的建議,正式的提出了上奏。
也就是由廟堂來僱傭那些佃戶,進行建設和開墾。
這提議一出,就將洛陽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學術大事給壓下去了。
廟堂花錢來用人,這還是過去不曾出現過的事情,不少大臣都覺得這有些荒謬,向來都是百姓給廟堂拿錢,怎麼還有廟堂給百姓拿錢的呢?
況且,國庫經得起如此折騰嗎?
因為這件事的爭議太大,曹髦最後都只能開朝議來商談這件事。
曹髦坐在上位,打量著坐在自己左右的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大臣們。
他們看起來當真是一個比一個要正義。
在賞田令的問題上,他們是不願意站出來的,因為這件事直接關係到了他們的利益,若是冒然開口,容易被皇帝拔刺。
而且也得不到什麼好名聲。
因為他們沒有正當的理由,反駁的時候還能說是因為我們掙的太少了嗎?
這樣做會讓他們身敗名裂。
就像原先那位想不開的鄧君一樣。
但是到了這佃戶的問題上,他們可就不怕了。
這在明面上跟他們還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畢竟這些人是脫離了他們,不再受他們的管束了,彼此沒有關係。
可實際上,若是廟堂處置不了這麼多的佃戶,又或者出現了百姓們聚集起來謀反的情況
那他們就有反對賞田令的正當理由了。
耕地不足,百姓們無法維持生活,分明是大族給與了他們工作,給與了他們生活的保障,他們就是給大族做牛做馬都報答不了大族的恩情我們佔據那麼多的耕地不是因為貪婪,是因為想要幫助這些無家可歸的人!
我們大族是何等的仁義寬厚!是何等的心善啊!
他們也相信,如果廟堂處置不了佃戶的問題,發現大量佃戶脫離他們的主人後會成為大魏的不安定因素,那一定會再對賞田令進行修補和更改。
他們是不敢在明面上反對曹髦,但是在背地裡,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可是一點都不少。
但是此刻他們看著曹髦,眼裡充滿了敬重,臉色誠懇,一個個都是為國為民的大賢臣。
曹髦坐在上位,看向他們的眼神裡帶著柔和的光芒,他是禮賢下士的仁義君王。
“陛下!”
最先起身的就是荀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