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歷史悠久,它承繼了泰山餘脈,地勢南高北低,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
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
而宋代羅漢、隋代大佛具都震驚世人。
最具代表性的尤以趵突泉為首的七十二名泉冠絕天下,所以又名泉城。
這硯池正是七十二泉水之一,狀似硯臺,故名硯池。
一九五八年秋,全國人民大鍊鋼鐵,萬眾奪礦,在此留下巨坑,不意觸動了濟南的泉脈,引泉水涓流淙淙,匯成一泓清池,池面逾六千平方米,深可二十米許。
馬昪和喬羽凡連襟站在池邊,看那硯池水質清冽,春風吹皺,碧波不興,周圍巨石危卵,池壁陡峭,青山綠水相依相偎,山影紅亭倒映水中。
喬羽凡將一條繩索拴在馬昪腰身,左右仔細檢查牢靠。
馬昪又檢查一番放在頭上的攝像頭,然後在監視屏上除錯好畫面。
說道:“我下水之後你可以透過這裡的監視屏看到我在水下的情況。”
然後從身後又取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交給喬羽凡:“這上面有一排小燈,如果紅燈亮起那就是我發出的危險訊號,你就快速拉扯繩索,將我救出。”
喬羽凡點了點頭道:“馬教授,這下面是個礦坑,水情十分複雜,咱們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冒險了?”
馬昪笑了笑:“無妨,我水性極好,即便是沒有這避水金晶獸,這池子也困不住我,做這些措施只不過是為了以防萬一。”
說著他拍了拍喬羽凡的肩膀,然後走到池水邊緣,取出避水金晶獸。
此時碧水金睛獸隱隱泛起一層墨綠色的光芒。
馬昪深吸一口氣,右手緊握避水金晶獸,朝那池中一躍。
只聽得“撲通”一聲,馬昪已經躍入池中。
那避水金晶獸遇到池水之後光芒大盛,將周圍池水激盪的有如煮沸一般,在馬昪入水處左右分開一個旋渦,將馬昪團團圍住。
喬羽凡緊緊盯著監視螢幕,只見那池水圍著馬昪身體不到五厘米,卻不再湧入,只是將他緊緊包裹著。
馬昪藉助自身重力,緩緩下沉。
有效!喬羽凡這才放下心來。
馬昪在水中,好似處身在一個特質的透明氣泡之中,這氣泡卻不是圓形,而是依附著自己身體的曲線在五厘米的距離處形成一個人的形狀。
那池水隔離在氣泡之外,激盪翻滾卻是無法湧入。
自己口中不斷有極為細微的小氣泡噴出,也不斷有小氣泡進入,似乎交換著水中的氧氣,真好似那魚兒一般。
馬昪見這避水金晶獸有如此功效,大大超出自己所望,心中不禁大喜。
初入水中,景象倒是清晰,越往下沉,光線越暗,漸漸目光不能及遠。
馬昪向後一仰,腰身一用力,便頭下腳上的向硯池深處游去。
遊不多時,下面漸漸現出池底景象,那池底生了一些低矮的木本植物,沒有技條,沒有脈絡,大大小小的岩石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