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蠣餅是閩地的特色小吃。
海蠣餅是將油燒得熱熱的,將調得稀稀的米漿放到圓鏟子上,將米漿鋪平,再疊上一層早上新採的海蠣,往上再澆上一層米漿。
將圓鏟子往油鍋裡一放,等到海蠣餅固定了形狀以後,海蠣餅就會順著油滑到油鍋裡,等到海蠣餅兩面金黃的時候,就可以用笊籬撈上將油瀝乾就可以。
這樣炸出來的海蠣餅焦香酥脆,咬上一口香得都可以將舌頭咬下來。
老闆娘接過銅錢,等著長柄淺底的鐵勺上的海蠣包飄起來了,就拿過油鍋裡的鐵勺,在上頭澆上一層薄薄的米糊糊,舀上一小勺的海蠣放在鐵勺的中心,最後再澆上一層米糊糊。
鐵勺往滾熱的油鍋裡那麼一放,頓時就直冒滋滋聲,沒一會兒海蠣餅就成型了,離開鐵勺自己飄起來了,在這期間老闆娘還要用長筷子給海蠣包們翻翻身。
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一個酥脆的海蠣餅就好了。
“海蠣餅好了,小心燙。”老闆娘將炸好的海蠣包遞給他們。
湯月華的手上也拿著一個香氣撲鼻的海蠣包,看著周圍的人吃的滿嘴流油,嘴裡的口水不自覺地分泌著。
可是高溫油炸過後的海蠣會……。
管他了,現在不比以前了,一年到頭也就節日裡能夠吃上一些油炸的食物。
一般人家連肚子能不能填報都是一個問題,這種費油的食物估計也就吃不到多少,量變才能一起質變,自己現在的量遠遠是不夠的。
嗷嗚,海蠣的鮮,外皮的酥,還混著蘿蔔絲的脆,兩個字好吃!湯月華吃得兩眼亮晶晶。
“阿月,娘這個吃不下了,你吃掉吧。”湯氏將手上的大半個海蠣包遞給女兒。
湯月華看著自己的孃親,沒有接,“娘,我想留著肚子一會兒吃些別的,我還是頭一次在街上這麼吃東西。”
她說著就往前面走去。
“阿月,你慢些,別和我們走散了,要不讓你哥哥牽著你走?”湯氏見女兒牽著月娥走在了前頭,一時間也顧不得吃不吃海蠣包的問題了。
聽到這話,她的步伐慢了下來,慢慢地和家人的頻率相同起來。
此時正想要和同窗一起去看燈的湯明武聽到這話,也趕緊看向妹妹,“阿月,你可小心些,今日這麼熱鬧,小心拍花子將你給拍了去。”
“那你還想著自己去玩。”湯明文拍了一下弟弟的頭。
“哎喲。”湯明武上一刻還嘻嘻哈哈地和妹妹開著玩笑,下一刻就捂著頭。
他們的父母看著自己的幾個孩子有說有笑,為何同樣是在學堂裡上課,為何明武的性格還是這麼地活潑好動,也不知道平時在學堂裡能不能坐得住。
夫妻兩個看了一眼捂著頭,一臉搞怪的兒子搖搖頭,相視一笑,任由他們自己說話,只要孩子們沒有離了視線,開些玩笑也無妨。
此時整個縣城的神像被周邊的人抬著,從各個方向緩緩進入中心街道的最尾端,也是縣城的最南邊。
等縣城裡各姓氏供奉的神像都到了以後,鞭炮就開始放起來了,繡花的圓頂傘走在最前頭。
小攤販們聽到聲音,就趕緊挪動著自己的小推車,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固定下來,等著人潮過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湯月華髮現自己的身邊已經都是人了,她和妹妹此刻正被家人包圍著,靠在一家店鋪的門前。
竹篾紮成的人偶,花花綠綠,人偶還朝著周圍的人搖頭擺手,就像是現代街上的人偶娃娃一樣,只不過這人偶師純手工製作。
半大的孩子提著燈,拍成兩隊夾在隊伍的中間,兔子燈,走馬燈,蓮花燈,還有最簡單的圓形燈,一盞盞地流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