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好幾天的試驗,湯月華家的地瓜條終於做出來了,今天他們就準備到福寧縣去了。
原本湯月華的父母想要到鎮上先看看,湯月華就提出,哥哥們就在縣裡上學,可以將地瓜條送到縣裡去賣,再給哥哥的先生送些吃食過去。
他們這才改變了想法,而且他們也有段時間沒有見兒子了,也有些想念,兩人覺得阿月說的話確實有道理,也應該給先生們送些過去。
湯月華想著到縣裡,客流量應該會大些,也能評估一下這裡人們的消費能力,重點是她手上除了一套金針就沒有其他的工具了,自己還想著能不能打造一套好的工具。
眼看著初二的日子就要到了,自己現在手上什麼都沒有,也不知道那人身上的傷口情況嚴不嚴重,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重新縫針,還是簡單地拆線再處理。
一早,一家人拿上烙好的餅,帶上水,阿月的爹爹就挑著做好的一袋地瓜幹,還有一些柿餅,家裡的雞蛋鴨蛋,基本上能帶上的,他們都帶上了。
湯月華久違地又帶上了冪籬,怎麼說呢?雖說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但自己依舊不願讓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誰還不想好好地逛個街了。
她一邊走一邊看,將冪籬的紗挽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路上的景色,這還是她第一次出村,難免有些好奇。
可是一路走來並沒有看見其他的村落,路上的景緻和梅山的相差無幾,甚至還不如梅山,有些山地上得到小麥已經綠油油的了,越往下走,就是成片的山林了。
難怪這地方常年不見外人,山路崎嶇,只有小路,連一條能通馬車的路都沒有,不知何時梅山才能修上路。
不知道走了有多久,他們終於看見一條路了,應該是一條官道。
“阿月,累不累,要不要喝些水?”阿月的娘問湯月華。
經過這些日子的鍛鍊,現在的她,身體素質已經很強勁了,再加上有自己那些藥材的加持,自己現在的力量已經可以和一個成年男子相比了。
“還好,爹,你要不要喝些水歇一歇。”湯月華問。
“沒事兒,爹不累,今天你孃親大的烙餅得力,竟然不覺得累。”湯月華的爹覺得今天挑著擔子走了老遠的路也沒有很累。
湯月華聽到,笑了笑,在心裡暗暗地想,要是沒有改變,那自己這些日子給家裡熬製的強身健骨的藥豈不是全都白瞎了。
只是自己的臉好像依舊沒有什麼反應,倒是自己的孃親的臉上越來越好了,慢慢地褪去了自己剛來時候的暗黃,面板也變得更加有光澤了。
到了官道上,路就明顯好走了起來。官道在半山腰上,山腳是一條寬大的河流,對岸全是懸崖峭壁,石縫裡長著些細小的樹木,也真是頑強。
到了官道,一路上的村落就開始多了起來,到了一處名叫渡頭的地方,他們就需要乘船過河了,每人收一文錢,小孩兒不收費,不過現在的湯月華已經是半大的孩子了,加上他們還帶了好些東西,所以也收了一文。
湯月華的爹將東西放到船上,就回身去牽孃親,自己跟在後面穩穩地上了船,坐在船身的位置上,船上的人已經有五六人了。
帶著破斗笠,鬍子拉碴的船公,弓著的身子準備去解開系在岸上的粗麻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