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的東方灑來的霞光,刺穿黑暗,只需要片刻功夫。
清晨的微露浸溼草木,在陽光的沐浴下泛出晶瑩如玉石般的色彩,像是自然形成的斑駁琥珀。清爽的山風夾雜著寒氣,在林間瀰漫,吹散紗一樣的薄霧。
三人皆自醒來,圍坐的篝火早已燃盡,而實際上昨夜安睡之人只有寧採臣一個罷了。喬辰安與燕赤霞兩人都是修道者,體內元氣充足,就算是幾天幾夜不休息也無甚大礙,更何況喬辰安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位修行有成的修士,自然是借這個機會討教了不少修行方面的問題。
以往在修行中所產生的困惑,隨著燕赤霞的一一解答,頓時變得豁然開朗,頗有種撥雲見日之感,此時細細想來,心中頓時再無半點疑惑。
求道之路,漫漫修遠,彷彿於大霧當中攀登萬丈懸壁,飛渡千尺激流,一不小心便有粉身碎骨的危險。
若是單靠自己一人之力修行,摸索前進的道路,無異於盲人摸象,縱然處處小心謹慎,也難免走上岔路,輕則道基受損,延誤大道機緣,重則走火入魔,有性命之虞。到時,悔之亦晚矣。
如果能有師門長輩親自指導,言明其中要害之處,那修行之人必定會少走上許多彎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直窺大道。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修行年月下,宗派子弟的修為要比散修高上許多的原因。
喬辰安雖然機緣造化之下,得神秘老人傳授道家上等法訣《太乙金華大法》,在起點上比別的修行者高上許多,卻苦於無人指導,一直以來都是靠他自己摸索著修行,生怕修煉時出了什麼差錯。在這種境況下,修行速度自然會受到影響。
雖然燕赤霞所修法門與他不同,但世間萬法,同出一源,最終都是直指大道,其中仍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天色漸亮,日光透出一股暖意,喬辰安與寧採臣自然是要趕往金華縣,而燕赤霞則是逍遙自在慣了,之前在蘭若寺呆了很長時間,也不過是因為心中志氣消磨,如今他鬥志再燃,自然不可能還呆在一個地方。
很快就到了分離之時,喬辰安望了一眼遠處愈發熾熱火紅的朝陽,視線最終落到眼前的高大男子身上,拱手行禮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燕兄,在下祝你一路順風,抒得心中抱負,盡除天下不平事!”
燕赤霞負劍而立,雖然身著粗布麻衣,但卻難掩他眉宇間的一股英雄氣,聞言朗聲笑道:“喬兄弟,我在蜀山等你,告辭!”
錚地一聲清脆劍鳴,破魔劍沖霄而起,燕赤霞縱身躍至劍上,身形沖霄而起,眨眼間便已成了天邊的一顆黑點。
喬辰安站在山石之上,目送燕赤霞遠去,心中忽然憑空升起一股豪情壯志來,是否有一天自己也能如後者一般,仗劍執酒,浪跡天涯呢?
或許這樣的人生並不適合他,但若不試試的話,又怎麼知道呢?
按下心中念頭,轉頭瞧向身側的寧採臣,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採臣兄,走了!”
……
一日過後,夕陽晚落,兩人終於來到一處籬笆圍成的小院外,寧採臣腳步有些急切,看著眼前熟悉的景象,神色之中多了幾分思念,推開柴木紮成的院門,喊道:“娘,我回來了!”臉上露出悵然之色。
喬辰安心中輕嘆,遊子歸家時的那種心情,即高興又忐忑的感覺,外人是絕難體會的,或許只有作為當事人的他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