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是很近的距離,張譚昨天下午還特意去了射箭館,練習兩個小時的射箭。因此當弓箭握在手中,立刻擺好姿勢,做出彎弓射鵰的pose,拉成滿月再鬆手,離弦之箭瞬息射中靶子。
有點偏,但穩穩的掛在上面。
“好!”身邊眾人,一起鼓譟。
至此三道難關全部完成,眾人直接登上了北峰峰頂。
山風拂面,李蕾喊出了三場節目的第二場,書。
一塊包裹著紅布的巨石,立在頂峰小廣場上面,鏡頭直播中,張譚上前,將紅布扯下。巨石露出了真面目,是人工塑造的石頭,上面用硃紅顏色雕刻出四個鮮紅大字——華山論劍,旁邊還有三個小一點的紅字——譚張題。
這一副字,是前天在新聞釋出會上,張譚現場寫出來的大字。
將作為華山的景點,儲存在山上。
不得不說,張譚的毛筆字進步很大,這一副字,稜角分明,鋼筋鐵骨,有如九天銀蛇飛舞盤旋,格外的有氣勢。
……
西嶽廟分會場,上千譚張迷聚集於此,看著大螢幕中的直播。分會場的主持人,恰到好處的與主會場連線,讓譚張迷們評價張譚的這幾個字。
分會場的氣氛立刻熱烈起來。
有譚張迷說:“銀鉤鐵畫,王羲之在世不過如此。”
有譚張迷說:“探長的字彷彿得了顏真卿、柳公權真傳,十足的顏筋柳骨。”
還有譚張迷說:“我不會毛筆字,但我就覺得好看。”
也有譚張迷說:“寫得好,寫得好,寫得好,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面對分會場書迷們的捧場,張譚說起了自己學毛筆字的經歷:“我們家世代務農,我外曾祖父是過去的教書匠,教私塾的,我爺爺放牛娃,小時候在門外偷學,因此被我外曾祖父相中,教他讀書寫字,後來還把我奶奶嫁給了我爺爺。”
“因為外曾祖父寫一手好毛筆字,傳承給了我爺爺,我爺爺又傳承給了我父親兄弟幾個,和我們這些小輩。基本上我的叔伯、兄弟都會寫毛筆字。我成為作家後,我爺爺便告訴我,字如其人,作家寫不好字是會被笑話的,督促我時常練習毛筆字,這幾年一直沒有落下過。”
笑了笑,張譚又說:“不敢說寫得多好,至少能看得入眼。”
隊伍裡的張大鬍子,也是書法愛好者,當下點評說:“你謙虛了,你這個字啊,入木三分。書法精髓有三,創體、表美、蘊意,別的先不說,至少佔了表美這一點。”
笑笑鬧鬧,書這一場節目也過了。
至此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剩下一場數了。
數在六藝中,是九數的意思,九數就是九九乘法表,古代的數學。而今天的數,則安排為《譚張華山論劍》的重頭戲——主會場華山論劍。
“北峰海拔1561米,這個主會場只有110平米,我們的主辦方拿著凳子一個一個地量過無數遍,最後發現上面最多隻能擺30把椅子。所以,這時隔八百年的第四次華山論劍,就在我們三十人中間,角逐出天下第一!”
主持人李蕾鄭重的介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