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鏡頭微微一笑,張譚還是迅速組織好了語言:“華山論劍說的是武林,是正道勝過邪道,更是大俠之間的豪情壯志,魯迅先生的《鑄劍》是俠士之間除惡揚善,都是俠的不同面展現。說起《鑄劍》,其實這篇對我寫的《倚天屠龍記》是有影響的,倚天劍屠龍刀可以號令天下,如果你為百姓服務,用之可以倚天,如果你不為百姓服務,別人亦可屠龍。”
張譚的回答,得到了現場的一致掌聲,不知道別人聽懂了沒有,反正都在點頭。
話題就這樣你來我往,不亦樂乎,時間也一點一點過去。
王濤問:“譚張的,構建了一個很龐大的文化現象,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價值,行業裡很多人都在圍繞著你的,創造很多崗位,解決了許多人的飯碗。現在我們是不是可以概括譚式武俠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
張譚搖頭:“我不否認我的,已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運營,的確是越來越完善的體系。但是產業需要的是穩定,時間才能證明一切,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楊爭光說:“譚式武俠虛構了一個江湖,人們在太壓抑的時候可以躲進去休閒娛樂,這是非常愉悅的精神食糧,這也是使得武俠上升為主流文化的最大助力。”
張譚笑了笑,謙虛的說:“我的是一種虛構、想象的東西,我的希望和最大目的是給讀者提供一種愉快的享受。有些朋友把我的提到很高的高度,引起很多文學批評家的反對。朋友的好意我非常感謝,抬高也好、反對也好都太抬舉我了,我很感謝大家的評論。”
快到論劍結束的時候。
李蕾找到機會提問:“譚大俠的書感動了無數人,您本人寫作的時候,是否也曾經被感動過?”
張譚回答:“我寫書大概哭過三次吧,第一次是楊過赴小龍女之約的時候,苦苦等到太陽下山;第二次是張無忌與小昭分離的時候;第三次是蕭峰誤傷了阿朱的時候。”這些都是上輩子,張譚看書的時候,真正流過淚的橋段。
他不是一個容易傷感的人,但當時真的熱淚盈眶了,金老爺子寫感情戲,確實能深入人心,好多好多情節,張譚都感覺到眼睛的溫潤。
“回憶起這些片段的時候,是否還會傷心?”
“會的,校訂的時候重讀會很難過,等編寫成劇本的時候,更覺得傷心,總有不完美,縈繞心頭。”
這時候,在分會場裡,譚張的書迷們,也在現場主持的引導下,說起了自己看書時候,有沒有哭過,看到什麼情節哭了。
書迷們踴躍發言。
“楊逍知道紀曉芙死訊的時候,我哭了。”
“上個月才哭過,看到《天龍八部》裡阿朱被喬峰誤傷打死的時候,主要是為喬峰哭的。還有殷素素自殺的時候,主要是為張無忌哭的。”
“楊康死的時候我哭了呀,不要鄙視我啊。”
“為楊過和小龍女哭過太多次了。”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看《天龍八部》,看一次哭一次,真不知道大結局的時候,又該哭成什麼樣。”《天龍八部》六冊已經出版了五冊,還有最後一冊沒有出版。
還有個書迷,回答的很搞笑:“我買的書被老師扔進鍋爐裡燒掉的時候,哭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