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與院線方、影院方簽署的分賬協議比較繁蕪,總體來說,大概是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因為有部分電影是膠片轉數字,所以中影數字還得提留1.2%,剩下41.8%才是華誼兄弟和廬影的分賬數字。
兩邊的分賬比例是****分賬,廬影最後到手的票房收益是4655萬人民幣。
這個數字扣除五百多萬的製片成本,淨收益4100萬元,這是扣稅後的淨收益,也就是說廬影這家皮包公司,第一筆進項就是四千多萬。勉強達到了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境界。
這比廬州工作室的賺錢能力都要強。
去年一年,張譚靠著廬州工作室運作版權,賺了將近八千萬多,今年大概還能賺六千多萬。看上去比廬影一年折騰一部電影,才賺了四千多萬強。只不過廬州工作室的版權都賣出去之後,收益會一年比一年底。
譬如《笑傲江湖》這部,各種版權只能賣一次,起碼要有七八年乃至十年的時間沉澱,才能賣第二輪。張譚停止寫作後,廬州工作室的收益,就會大幅度降低了,沒辦法像這幾年這麼瘋狂。
不過這是長期收益,可能幾十年後,張譚歸西了,他的版權,還能讓子孫後代享福。
當然,電影版權也是一樣。
這就是搞創作的一個好處了,創作出來一部作品,享有了著作權,只要還能對外賣,賣一次就賺一次錢。這就像是一些著名的音樂人,他們寫一首歌,只要有人在商業場合唱一次,就得給一次錢。
等《瘋狂的石頭》票房分賬到款之後。
張譚特意找了一次會計事務所,核算了一下自己目前的總資產。
廬影公司是他全資的公司,目前總資本五千六百萬,這裡面有分賬資金,也有註冊時的資金。
廬州工作室,因為大部分錢被張譚轉給了私人賬戶,目前剩餘資本大概兩千九百萬,還有一些沒有售出的版權,未計算在內。
微博公司估值有點困難,風投公司的評估,是兩億六千萬,這是未上市的股價,一旦上市,無法計算。其中張譚原本控股80%,後來陸續融資了兩次,張譚還保持著70%的股份,也就是說他的資本是一億八千兩百萬左右。
最後,張譚在銀行裡面還有五千萬的存款,這筆存款他是打算與雷軍合夥開風險投資公司的。
然後他名下還有幾套別墅、門面房,大概有兩千萬,這是不動產。
還有掛在父母名下的房子、店鋪、汽車,大概也有一千多萬,這筆錢最後肯定還是會留給張譚的。送給了蘇莎也有幾套房子,一些珠寶首飾,大概又有五百萬的樣子。
林林總總加起來,有超過三個億。
名副其實的億萬富豪。
如果當初不投資創辦微博,他還沒有這麼高的身價,大概也就兩億多而已。微博的價值很難去界定,如果日後撲街了那就打水漂,如果成功上市,又會翻幾倍。拋開這一點,就不算什麼有錢人了。
看著每年好像寫書賺了很多錢,其實跟大企業家一比,就寒酸多了。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本就是他追求的道路。
錢賺再多也只是一堆數字,一個享受的人生,更加符合他的追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