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碰撞,發出許多清脆的聲音。
“乾杯!”
“乾杯!”
觥籌交錯的殺青宴,所有人都盡興而歸。吃完了這一頓聚餐,第二天,劇組眾人結完各自的酬勞,各奔東西散去。
短暫的相聚,或者以後還會有機會再合作,或許就此人生陌路。
一切隨緣。
張譚並未被離別的愁緒糾纏多久,第二天也返回了北亰,回到北亰後僅僅休息了一天,就開始奔波電影的後期製作。
首先是剪輯。
這是一項比較耐心、細緻的工作,一般商業片都是找專業剪輯師剪輯,專業剪輯師會按照觀眾的口味剪輯片子。不過很多導演更喜歡自己剪輯,因為能夠剪出符合自己拍攝意圖的內容。
通常導演擁有自己拍攝的電影的剪輯權,但是沒有終剪權。導演會捨不得剪自己的素材,可能留下兩個多小時的長度,這個長度顯然對電影來說有點長。導演剪過了,製片方會再剪一遍,把時間和內容控制好。
即便是好萊塢大導演,享有終剪權的也不多。
圍繞剪輯權,一直是導演和製片人的戰爭之一,然而對於張譚來說,沒有這個煩惱。他想請人剪可以,自己剪也可以。有原版作為參考,他當然更放心自己來剪。
別的導演會因為想法太多,捨不得丟棄任何鏡頭,張譚卻很簡單,他原本就是參考原版拍攝鏡頭,自己的想法其實並不多。
減掉一點不可惜。
所以剪輯起來不要太快,咔嚓咔嚓手起刀落,不要三五天時間,片子就剪出來了。
與此同時,配樂、字幕、特效也開始製作,張譚全身心的投入到電影中,各個環節都要做到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說起來可能會有點霸道,但也可以說是對電影負責。
時光匆匆,六月初殺青,七月底電影製作完成,包括片頭Lo和片尾字幕,總時長控制在108分鐘。從拍攝到成片,耗時三個半月時間,《瘋狂的石頭》製作完成,隨後送去廣電總局稽核。
送審後,張譚才徹底放鬆下來。
他已經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全部做完,剩下就看華誼兄弟如何宣傳發行了。
颳了鬍子、剪了頭髮、做了次精油SPA,恢復瀟灑的張譚,摟著女朋友提議:“這段時間光顧著弄電影,該享受的生活都沒有享受一點點。莎莎,準備準備,我們去旅行一個月吧。”
“好啊。”蘇莎很乾脆答應,她也很喜歡旅遊。
這個暑假,蘇莎從北電畢業了,然後順利考上了北電的表演學院研究生,進修戲劇表演創作。踏出了她從演員向藝術家過度的一步。等拿到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的可能性就大增了,況且蘇莎還有過演藝經歷。
這樣的老師,北電不會捨得放手的。
作為行動派,張譚決定旅遊,立刻就讓助理安排了行程。上一次出國旅遊,是去了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這一次,張譚和蘇莎決定去加拿大看楓葉,沒有帶父母,單純的享受二人世界。
世界那麼大,旅遊既是享受快樂,也是增長見聞,拓展視野。
張譚很喜歡這樣瀟灑的放下工作,縱情山水。
這才是有質量的人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