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從另一個方面報道了觀影感受:“監製、編劇以及原著作者譚張,參加完首映後,對電影改編十分滿意,稱這是一部充滿了高潮迭起的爽點,卻沒有讓人想上廁所的尿點。”
有讚揚的媒體,有批評的媒體。
口碑說不上有多好,但也沒有去年《饅頭血案》上映時,那鋪天蓋地的罵聲,相反可能是有《饅頭血案》這部大爛片提升了觀眾的毒抗,《會京師》的評價還算不錯。
隨後,各地的影院調查報告,也證明了這部電影,並未遭受到冷場。
很多地方的電影院,上座率都還可以,特別是在北亰、廣洲的上座率,十分高,丄海的上座率稍微低一些。
四天過後,對於電影首周的票房表現,終於有了初步的統計資料。
聲波影業立刻廣邀媒體,將這個資料對外公佈。
“上映三天,《四大名捕會京師》豪取3000萬人民幣票房,本年度第三部破億大片即將誕生!”
標題很有衝擊力,很吸引觀眾的眼球。
這個成績,確實很不錯,有破億賣座之相,只要下一週不跳水,應該能穩妥進入億元俱樂部。
觀眾的口碑,也漸漸的擴散出來。
“我覺得這部電影一般般,沒有太多驚喜的地方,但是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差。”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原著黨,我還是很滿意這一次的改編,感覺場面有點小,但是故事很吸引人。”北亰的一名大學生這麼說。
一位白領女士接受記者採訪說:“我和同事一起去看的,票要三十塊錢,感覺值回來了。我平時多是看一些國外的片子,國產片和外國片差距還是有的。”
還有一名中年老師說:“很熱鬧。”也不知道他是在誇電影呢,還是在罵電影。
不管怎麼說,《四大名捕會京師》在首週末三天,取得3000萬人民幣後,讓投資方和創作者們,都覺得滿意。張譚也覺得滿意,這是他第一部改編的電影,只要沒賠,就是贏了。
畢竟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一年大概也就十來部電影能賺錢,其它都是在賠錢。
只要看到賺錢希望,就不會缺有錢大老闆,被忽悠進電影圈子,使勁的砸錢投資拍電影。未來的十來年,都是中國電影高速發展時期,湧進來無數熱錢。這一次改編電影大賺,張譚可以想象,自己的其它電影版權,該漲價了。
……
又一個星期後。
電影沒有令大家失望。
第二週,《四大名捕會京師》穩住了腳步,沒有跳水,再度拿下了4500萬票房,將總票房累積到7500萬人民幣。
一鼓作氣衝到了2006年全國電影票房的第三位,前面兩位是今年目前為止唯二兩部破億電影《霍元甲》和《達芬奇密碼》,都是一億票房剛剛出頭,《會京師》再給力一點,衝到榜首也不是不可能。
“四大名捕破億在即,聲波影業開門大吉!”媒體很快擬好了標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