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鬥將軍》第六冊也是最後一冊,已經在九月上架。論及單冊銷售數字,比《小李飛刀》要差一些,基本上在兩百萬這個關卡徘徊。但是《小李飛刀》只有三冊,《鬥將軍》有六冊。
作為一個系列,四大名捕的價值,總體上是大過《小李飛刀》這單獨一部。
可惜張譚沒想過去把剩下來的小李飛刀系列給創作出來,否則絕對是經典。還好獨獨這一部《小李飛刀》就足夠成為武俠史上,最別具魅力的經典了。
不管是四大名捕,還是小李飛刀,版權都陸陸續續把該賣的賣出去了。
現在張譚著手開始新書。
暑假兩個月的創作,《倚天屠龍記》完成了四十五萬字,交付三聯書店後,將在十月上架第一冊,同樣分為一套六冊銷售。
張譚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這本書完結。
然後明年花費一年的時間,將武俠創作計劃中的最後兩部,《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創作出來。這最後兩部創作完成後,他將暫停寫作,開始轉行做導演。正好明年是2006年,後年是2007年。
2007年張譚剛好大三,導演知識差不多也學完了,可以獨立拍攝影片。
等拍完第一部電影,差不多是2008年,他可以拿這部電影當作自己的畢業作品。張譚並未打算畢業後繼續考研深造。他之所以來北電上學,目的性很強,就是學習導演知識,大學四年足以。
繼續搞研究,對拍電影也沒什麼太大幫助。
……
這天張譚正夾著書本從學校回來,助理馬薇薇就有重要事情通知他:“老闆,折江大學人文學院希望能邀請你去他們人文學院做演講。”
張譚有些驚訝:“浙大?人文學院?”
“是的,是浙大人文學院的黃樓盛院長,親自發來的邀請,人文學院希望你能夠給浙大學生做幾次演講,或者做一些講座。方便的話,他想親自跟你電話溝通。”
“演講、講座……這是不是太重視了,我現在就是個學生啊。”張譚壓抑住內心的激盪,謹慎的思考著,“浙大可是全國名校,人文學院都是一群天之驕子,我能考上大學都是靠名氣,讓我去給大學生做演講,這心裡怎麼惴惴不安呢?”
張譚此前從未想過,自己去給大學生做演講。
因為骨子裡他一直覺得,自己其實就是那個大專學生而已,高考四百多分的學渣。能做到現在的成績,很大功勞是上輩子的記憶,並非真本事。
偶爾去參加幾次“論劍”還可以吹吹牛逼,畢竟所謂的論劍,其實就是你恭維我、我恭維你,互相吹捧,和他在中國作協開會,一個模樣。
《今古傳奇.武俠版》辦過幾次論劍活動,一些出版社也舉辦過武俠學術交流,張譚去過幾次,但並不熱衷。上一次臺彎的皇冠出版社,也說要辦一個兩岸武俠大師論劍,都被張譚給拒絕了,沒搞起來。
這論劍活動,閒著無聊玩玩可以,權當是旅遊了,太頻繁的話,真心沒多少意思。
不過給學生做演講,或者開專題講座,倒是一個傳播生平所學的好方法,逼格很高,算是達則兼濟天下的一種表現。
浙大人文學院的邀請,張譚很難說自己不心動。
一想到自己可以當著那麼多學霸的面吹牛逼,那感覺那滋味,別提多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