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譚是最不會起名字的。
他在《武俠故事》上發表短篇的筆名叫金俗,又是“金”又是“俗”,雖然這是高仿金庸的筆名,但當真是俗不可耐。而他自己對外使用的筆名譚張,就更俗了,就是把自己的名字給顛倒一下。
弄到現在,很多人見了他,不知道是該叫他譚張還是張譚。
而廬州工作室這個名字,就是張譚的又一傑作。
原本父母和李豔他們,希望就叫“張譚工作室”或者“譚張工作室”,但是被張譚給否定了。
“不要搞個人崇拜嘛。”
張譚學著主席他老人家,揹著一隻手,騷氣十足的說。
至於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室,算哪門子個人崇拜,就不得而知了。
總而言之,張譚否定之後,親自給工作室起了“廬州”兩字為名。
廬州是合淝的別稱,上輩子有個歌手叫許嵩,唱了一首《廬州月》,就是說的合淝。至於為何有廬州這個別稱,是西周的時候合淝這裡分封了一個廬子國,故此得名。
老合淝人對廬州這個稱呼,是非常在乎的。
因為老合淝人喜歡聽戲唱戲,唱得不是國粹京劇,也不是影響京劇甚遠的徽劇,更不是江淮聞名的黃梅戲,而是廬州的廬劇。
張譚小的時候,每逢時節到,總有廬劇班過來唱戲,每次唱時,當真是全鎮老少都擠過去聽。
廬劇是農村人唱的劇,重嗓子不重動作,農忙時大家都種田,農閒時三五人湊一個班子就能演出。張譚的老媽譚明霞,就是廬劇的好手,經常跟鎮上的婦女們一起練嗓子,小時候張譚每次放學回家,電視上必定是縣臺的廬劇節目。
有些哀怨纏綿,有些俏皮輕快。初聽很難聽,但其實韻味無窮。
特別是曲目裡面的故事,曲折離奇很有意思……
“咳咳,廬州工作室成立了。”
三室一廳的套房裡。稀稀拉拉的坐著、站著十來個人,除了張全順、譚明霞、李豔之外,都是新招來的員工。
總經理兼法務主管李豔,法人代表兼財務主管張全順,後勤主管譚明霞。
法務組成員侯磊、李英傑、丁小雨。其中侯磊大約四十歲,原本是合淝楊正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跳槽過來,他有經驗,是法務組的骨幹。李英傑和丁小雨都是安微大學法學院主修智慧財產權的應屆畢業生,屬於實習生。
目前法務組也沒什麼事好幹,於是李豔就安排他們配合安微文藝出版社,去打擊盜版。打擊效果倒也無所謂,重要的是練手,熟悉版權運作的各種法律業務。
工作室還有一名會計。用於給工作室做報表的。一名接待,基本上就是端茶倒水接電話的。除了這些人,還有兩個人崗位比較重要。
馬薇薇和周楠。
馬薇薇也是安微大學學生,她上的是新聞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專業,下半年就大四了。本來她是去安微文藝出版社當實習生的,但是因為在學校表現不錯,年年拿獎學金,便被李豔給截和了。
代替李豔擔任張譚的助理,畢竟李豔已經是工作室總經理了,不能再天天跟著張譚跑。
而周楠也是個女大學生。畢業於安微農業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她是譚明霞孃家那邊的一個遠房親戚家女兒,託關係找了過來。她的文學知識還不錯,而且也在報社實習過。儘管沒被留下,張譚還是招了周楠做自己的私人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