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鬍子是大家對他的雅稱,因為他留著滿臉的絡腮鬍子。
本名是張維申,五十年代人,做過演員,當過導演,但總體而言製片人才是他的本職工作。監製過多部電視劇,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這種央視大戲,可以說在業內是還算有名的製作人。
偶爾也會導演幾部電視劇。
張大鬍子工作室是張維申跟國內民營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合作成立的影視工作室。
因為此前工作室製作了幾部港臺名家經典改編的武俠片,收視率不錯,所以張大鬍子準備再接再厲,繼續鼓搗武俠片。
目標就定在了最近大火的《射鵰英雄傳》上。
非典期間,張大鬍子的工作一度擱置,呆在家裡沒怎麼出門,他就是抱著一套《射鵰英雄傳》度過這段無聊的時間。
“《射鵰》相當耐讀,作品質量上乘,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絲毫不比港臺名家的作品差啊。”張大鬍子跟工作室的簽約導演于敏說。
于敏是張紀中的徒弟,能導演能監製,他跟另一位工作室簽約導演趙劍,是張大鬍子的左膀右臂。
工作室的好幾部武俠片都是張大鬍子監製,于敏導文戲,趙劍導武戲,分工合作。
推了推眼鏡,于敏說:“的確,這一套書讀下來,感覺有股蕩氣迴腸的豪邁氣,在肚子裡面打滾。老師你說,這個叫張譚的80後小孩子,真能寫出來這麼好的?會不會找人代筆,吹出來的。”
旁邊吃蘋果的趙劍,插了一句:“你沒看報紙嗎,上面不是說了嗎,張譚的父親是下崗工人,母親是農民,從哪找人代筆。這個世界上,你得相信。有的人就是天才。”
張大鬍子讚歎說:“不管這個張譚是不是天才,只要他的書好就行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就衝這大氣磅礴的架構,這本就值得我們改編。改編出來後,絕對能火,不會比我們之前拍得幾部片子差。”
“相信老師的眼光。”于敏順手拍了個馬屁,又說,“版權拿到手了沒有。不要給別人搶去了。”
“我已經讓人去聯絡張譚了。”
……
李豔接到張大鬍子工作室的電話,喜出望外。
武俠可不僅僅能掙版稅,還能掙各種改編費用,只是之前張譚的名氣太弱,無人問津而已。現在終於有人慧眼識珠,開始想要購買《射鵰英雄傳》的版權了,還是國內很有名氣的張大鬍子工作室。
李豔將這個好訊息轉告張譚後,張譚也是興奮不已。
自己終於一隻腳踏進了影視圈這塊裝逼的好田地。
興奮之餘,張譚理智的問:“張大鬍子是什麼人?張大鬍子工作室又是什麼規模?之前有出過什麼作品?”
“張維申是著名的製片人,製作過多部電視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他就參與了監製工作。工作室是他跟華誼兄弟合作建立,華誼兄弟負責投資,工作室負責製作。”
張譚點點頭:“看樣子是個有實力的工作室,那麼可以談影視改編權。”
《射鵰》是經典。
張譚雖然迫切想要被人改編,但也要看人下菜,如果是那種沒啥名氣和本事的小公司來談,張譚是不會答應的。反正好酒不怕巷子深,他寧願多等一些時間,也不想隨隨便便把改編權賣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