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譚崛起後,老張家終於腰桿子挺直,能喊一句:“我們家也是書香門第,從何老太爺那邊,就是知識分子!文化人!”
你要是不相信,呵,立馬抬出張譚。
“我孫子(兒子、侄子、弟)張譚,知道嗎?作家!出書了,都買了幾十萬本!港臺那邊都知道他!”
有張賀農坐鎮的老張家還是很團結的一大家子,沒那麼多家族之間的勾心鬥角。
或者說,誰也不敢在張老爺子面前,勾心鬥角。
老爺子當真是威風了半輩子。
話題扯遠了。
不管如何。
目送幾個女孩子轉身走掉,張譚明白了一點,自己現在要試著去學會如何做一個“名人”了。
……
張譚去上學,是李豔開車過來接的。
李豔的車是一輛新買的菲亞特派力奧,花了七八萬塊錢。原本李豔是捨不得的,不過張譚的新書《射鵰英雄傳》已經把簡繁體版權都簽出去了,光是保守估計,起碼版稅能拿到一百多萬,而她提成三個百分點,就是三萬多。
三萬多比她在出版社幹一年掙得多多了。
乾脆買了一輛車,這樣服務張譚的時候也方便一些。
對於張譚的潛力,她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現在張譚年紀還小,就寫得出這樣的作品,以後還得了?況且,武俠小說只要寫得好,今後影視改編很容易,這又是生財之道。傍上這麼一顆搖錢樹,李豔當然要用心做事。
“《射鵰》的銷量怎麼樣了?”坐在副駕駛座位上,張譚詢問。
李豔興奮的回答:“安微文藝出版社這邊,起印的十萬冊一個星期就銷售一空,加印的二十萬冊,也已經賣完了,現在正在加印第三版二十萬冊。同時第二冊起印就是三十萬冊。”
張譚點頭:“唔,這個銷量不錯麼。”
“何止是不錯啊,簡直就是誇張,現在《射鵰》已經是文藝出版社今年最成功的出版案例了,出版社準備加大宣傳力度,爭取讓《射鵰》單冊發行量突破八十萬本!”
挑了挑眉頭,張譚的欣喜掩藏不住。
他知道這部經典的小說,有多大的潛力。金庸就是因為這本書,名動天下,大賺特賺,最後開辦了自己的報紙《明報》,《明報》第一年,再接再厲寫了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鵰俠侶》,讓《明報》幾次賣斷貨,一躍成為香巷報紙的龍頭之一。
現在《射鵰》有機會衝擊八十萬本的銷量,張譚覺得理所當然,但心理上,又忍不住想要狠狠地得意。
加上繁體版,單冊還不得破百萬本!
射鵰一出,果然紙貴!
——————————————
這章是補昨天的,昨天事多耽誤了,抱歉。
嗯,另外,今天是老書友“小劉同學”的20歲生日,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