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費的事情還得進一步商榷。
王從倫並未給張譚提供明確的答覆,只是顧左右而言他,表示會考慮。對於武俠小說來說,千字兩百已經是很高的價格了,在張譚的名氣未能進一步開啟的情況下,他們雜誌社不可能再提高稿酬了。
正所謂資本家的良心,就是壓榨能壓榨的一切資源。
這一點張譚也明白。
但是提高稿費這一點,也是張譚必須要張口的,坐等對方主動提價,想都別想。張譚不說,他們只能當張譚傻,然後繼續保持當前的稿費價格。只有提了,對方才會把這一條,放在心上,隨著張譚名氣的擴張,不得不考慮如何收稿。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道理大抵如此。
而跟王從倫電話不久,張譚的新一筆稿費到帳了,《亡命》前六萬字的稿費,一共一萬零六百五十六塊錢,扣稅扣了足足一千三百四十四塊錢。這讓張譚痛並快樂著,快樂的自然是一萬多元稿費,可以買一個低檔次筆記本了。
痛苦的則是,隨著他收入的提高,扣稅也就扣得越多。
稿費的徵稅,至今二十多年沒有變,未來十幾年還是變不了。11.2%的扣稅金額,就成為張譚抹不去的損失。而且,張譚還得到出版社的訊息,似乎他還得去稅務部門補交稅。
說的是在雜誌刊載的費用,同一作品要合併起來,計算為一次稅收。張譚第一次收穫的三千六百元稿費,是按照4000元以下稿費稿稅計算,合計交了二百八十元。合併後,按照11.2%稅率計算,應繳四百零三塊二毛錢。
所以,張譚還得補交一百二十三塊二毛錢。
更鬱悶的是,等小說可以出版之後,還得再交一次出版所得的稿稅。
儘管扣稅是必須的,但一想到自己辛苦寫字換來的的稿費,還得有很大一部分被國家抽取,張譚就不爽。
“抽去也是肥了貪官汙吏,蛋疼啊!”
有了錢,張譚第一時間,就是請假去了合淝百腦匯。那邊有幾家店鋪,因為e時代網咖購買組裝機,跟張譚建立了客戶關係,為了拉攏他,將價格降到了很低的價位,花了八千塊錢,張譚就買到了一臺國產的方正電腦。
功能和配置都不是很好,比起IBM、惠普之類的高階筆記本,要差遠了。
不過基本的Word功能,還是健全的。
張譚也沒想過用膝上型電腦去玩遊戲,只要能用辦公軟體,能看電影,就OK了,所以欣然掏錢,將筆記本抱了回去。
有了筆記本,寫小說的速度,直線飆升。
手速上去了,一個小時三千字都能達到,不過要兼顧質量,張譚保持的最佳速度,是一小時兩千字。
同時,還花了一百多塊錢,買了一張軟盤,有了軟盤,就能直接拿著去打字影印店,將稿子列印出來了。
這又省了謄抄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