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十九歲中進士為官,宦海沉浮幾十年,向來是敢說敢做敢拒絕。
太宗時期,寇準多次直諫,逐漸被太宗重用。
太宗曾說:“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將寇準比作唐朝時期的魏徵,足以見太宗皇帝對寇準的信任與讚賞。
然而真宗即位後,寇準一而再再而三被貶,在遠離京師的地方任職,輾轉數十年。
如今年近花甲、鬍鬚盡白,好不容易回京復相,本以為可繼續大展身手,不料皇上竟當朝以宰相之位來威懾他兼任玉清昭應宮使。
兼任玉清昭應宮使一職事小,其所代表的意義卻大。
這代表著寇準徹底認同天書,更顛覆了過去幾年他對丁謂之流大搞天書封禪的態度。
皇帝不動聲色地打量著一臉驚色,面如死灰的寇準。
當初這個“寇老西”因為天書一事多次和皇帝頂牛,讓皇帝在百官面前抬不起頭來。
此番見他低頭折腰,皇帝不由心情大好,面上卻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
“寇賢卿,你可要想好了。”
皇上步步緊逼,丁謂在一旁看戲。
氣氛一時緊張起來。
內侍周懷政適時上前,勸誡道:“寇相爺,您就不要再推辭了。”
寇準心下煎熬,終是硬著頭皮無奈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