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知此話有些不妥,可事關重大,不得不這樣說,查汐月雖然只是臣的一個婢女,可她又有另外一個身份,那便是江南淮漕十二堂總舵主的女兒。
陛下明鑑,這淮漕十二堂在江南地區勢力極大,如今查汐月被害,如果此事草草了事,不給查總舵主一個交待,恐怕這江南的民心.......
如今這查鏞找到我,讓我帶他來見陛下,臣也是為陛下和朝廷才出此下策。”
司馬彥的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臣們此時不是面面相覷,而是小聲的議論著。
只聽有人道:
“陛下,依臣之見,清河公主所說並非危言聳聽,這淮漕十二堂遍佈江南,自中原大亂之後,他們不僅掌握著漕運,連這南北方的陸運也在他們手中,而這查鏞與北方胡人、司馬各家王爺均有所交往。
查鏞雖為民間勢力,可他的影響不容小覷,若朝廷沒有給他一個滿意的交待,而讓他心生不滿,恐怕確實會影響這整個江南的穩定呀。”
說話的是禮部荀大人,他的女兒便是進宮便封了淑儀的,雖然以他的地位,他的女兒被封為淑儀已是抬了荀家,可是由於楊韻被封了夫人,他們被心有不平了。
本來在王敦質疑楊韻身份的時候,這荀大人心中便是暗喜,他等著看好戲,可最後卻要不了了之了。
他早已看出皇帝心中清楚一切,定是有意迴護,如今清河公主司馬彥上殿,這事又有了轉機,他怎能不出面,推他一把。
此時顧榮卻以朝廷禮制表示了反對:
“荀大人所言有些道理,只是這查鏞雖說是江南十二堂主,但他畢竟是寒門出身,查汐月被害只需要交給刑部徹查便可,來宮殿之上,有違禮法,恐有不妥。”
顧榮其實是故意阻攔,這樣才顯得查鏞有價值。
司馬景文字欲宣查鏞進殿,但聽顧榮這樣一說,他又露出猶豫之色,顧榮說的也沒錯,不管查鏞是什麼身份,他女兒死了,就要弄到皇帝面前,也確實不妥。
司馬景文此時決定先不宣查鏞,他要看看大臣們如何反應,只要他不開口,朝臣們便會繼續討論下去。
所以他也不急,聽聽這些朝臣們的看法,以及他們心之所向。
見朝臣們都有疑慮,又各執已見,楊韻趁機也向司馬景文提議道:
“陛下,查汐月的死確實蹊蹺,雖然她出身寒門,但是卻是在皇帝春獵期間被害,事關皇帝的顏面。
此事無論是楊結所為,或是另有隱情,都應該嚴查,查鏞作為苦主,他也確實有權知道真相,此事不能單以朝廷禮制來定。
既然清河公主已經將他帶了進來,臣妾也奏請陛下宣他上殿。”
楊韻說完,衝著司馬彥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