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廆沒有回答,他又拿起給楊韻的信。
只見信的開頭便是很親暱的一聲:韻兒,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以往在給慕容迦的信中,司馬景文問候楊韻,為了表明分寸還是用代問右賢王妃好。
可自給楊韻私信,他便改回了自己曾經的習慣,還是以韻兒相稱。
雖然楊韻覺得有些不妥,但是司馬景文如此稱呼,她也只能一笑了之,反正信她是要燒掉的。
但慕容廆卻不明內情,他的臉色當即變了,隨之看完此信,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了。
“大單于,這信可有問題?”
“琅琊王給右賢王妃的私信,確實不同尋常,看來大閼氏說的沒錯,他們的關係確實非同一般。”
“有何不同尋常?”
“琅琊王提到兩年前曾經寫過一封信,希望三弟促成慕容氏與琅琊王結盟一事,但後面不了了之,想必是正巧慕容迦南下之故。
所以此番結盟,雖然是琅琊王助慕容氏一臂之力,但慕容王廷的情況琅琊王並不瞭解,他希望右賢王妃可視情況選擇是否代為轉達。”
慕容廆在轉述的時候,並沒有提及司馬景文對楊韻的稱呼,他不想段務鶴音就此發揮下去了,他心裡已經“有數”了。
司馬景文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謹慎會變成段務鶴音陷害楊韻的實證。
當時司馬景文寫這封信時,確實是考慮當今天下的形勢,當年慕容涉歸受了鮮卑大都督,但也是因為當年昌黎一戰大敗,元氣大傷之故,所以不得不對晉國恭順。
如今晉國已經明存實亡,慕容廆是否接受司馬景文的示好,這是說不清楚的,若慕容廆不接受,這也關係到琅琊王的顏面,司馬氏的顏面。
同時司馬景文也知道慕容廆的大閼氏一直難為楊韻,而慕容氏與段氏歷來姻親,鮮卑各部落關係複雜,內容情況如何,司馬景文是不瞭解的,所以他選擇讓楊韻來轉達。
司馬景文的性情如此,或許是當年在賈后眼皮之下求生存,而形成的這種性格。他做事一直謹慎,以至於少了幾分開闊,這也導致後面“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他這次的謹慎,雖是無心之失,但著實是害了楊韻。
“大單于,看來鶴音姐姐說是實情,琅琊王真是跟右賢王妃關係不一般呀,就連這兩國結盟的大事,都需要右賢王妃轉達。”
段務語蘭又轉了轉她的大眼睛,她的機會真的來了,只見她一臉的婉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