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始皇的一道詔令立即明頒天下,張掛於咸陽城池四門。
熒惑守心從出現開始,天下大為惶惶不安,多的是恐懼瀰漫,乃至皇帝詔書頒行,且明白曉諭其中道理,天下也為之震撼。
令書曰:
大秦始皇帝特詔:朕定六國,一天下,結束數百年戰亂,而使天下兵戈止息,掃滅邊荒,使華夏族群得以長存,行郡縣替代諸侯制,使華夏族群裂土不再,內爭大戰從此止息,修馳道、掘川防、拓疆域、一文字、一度量衡,如此等等,實為華夏一體昌盛大出於天下也!
然則。
數月前,天象異動,乃熒惑守心。
天下對天象拆解不斷。
有言,熒惑之執法使命與災難意涵,天下腹心必有動盪劫難,亦有言,熒惑復歸本廟而顯像,並非立刻降臨災難,而是對天下發出的另一種深刻警迅,流言種種,加之各方附會,便有了目前瀰漫天下的流言。
除此之外。
山東各地種種議論瀰漫,還不時爆出各種驚人預言。
然而國家之憂患,根本只在於民生。
千年萬年,無得例外。
夫朕即位之初,連歲大旱,天奪民生,秦人何為?
秦人圖存,寧不與上天一爭乎!
今天下亂象怪誕層出不窮,朕不敢怠慢,決意與萬千庶民勠力同心,苦戰鏖兵,以大決國命之心,修人事以勝天。
大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冬。
這道詔令如同一道驚雷,在天下迅速傳播開來,在天下轟隆隆震盪著。
只是這道詔令剛頒行下去,巫覡良相公便立即帶著幾名巫師,進宮面見始皇去了。
始皇早就料到了這些,並未阻攔,讓良相公等人入了殿。
良相公年事已高,步履蹣跚,此時卻情緒高亢,高聲道:“陛下,臣費解,陛下為何會頒發此等僥倖不當詔令,若是驚怒天神,大秦恐會面臨更大災禍,臣請陛下收回令書。”
與此同時。
其他巫師紛紛附和。
嬴政面色如常,面帶淺笑道:“良相公恐是理解有差,朕非是不敬天意,只是更注重人事。”
“此外。”
“朕乃皇帝,豈有收回之理?”
良相公固執道:“陛下謬矣,陛下之令書上對天,下對萬民,輕天意而重人事,本就背離了天心,眼下令書尚未傳至天下,陛下收回,臣尚可向上天祈求,寬緩陛下無心之失,若是陛下執意如此,恐真就驚怒了天神。”
“到時大秦恐就危矣。”
嬴政淡淡道:“老巫師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