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變法順序,接下來當講韓國。”嵇恆頓了一下,緩緩道:“不過我決定先講燕國。”
隔牆。
聽到嵇恆的話,扶蘇正襟危坐。
他一直很好奇,嵇恆對燕國究竟是何態度。
嵇恆皺了皺眉道:“燕國立國時間很早,早在周初就已立國,為周武王弟弟召公兒子的封地,只是在我印象中,燕國的變法只有一次,就是樂毅變法。”
“但在我看來,燕國的變法不該只有一次,因為燕國存世太長了,跟周幾乎國祚相當。”
“八百餘年的時間,只有一次變法,正常而言,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昔日強盛如晉國,存世六百餘年,期間也進行過體制革新,最終還是難擋分崩命運,還有最初的齊國,也慘遭了田氏代齊,這些周初立國的諸侯國,只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改革,結果要麼崩裂,要麼被取而代之,按理是支撐不到戰國。”
“因為積弊太多,積重難返。”
“但燕國卻是個例外。”
“我雖是燕人,但年少時便被遷到了咸陽,對燕國過去歷史瞭解較少,僅有的記憶便是樂毅變法。”
“因而燕國變法講的會相對粗略。”
胡亥蹙了蹙眉。
他對燕國曆史瞭解也不多。
自沒什麼想法。
一牆之隔,扶蘇面色略顯尷尬。
他倒是知道原因。
秦滅燕後,因為舊怨,燕國史冊被一併焚了。
而今只有大秦國府才存有孤本。
嵇恆雖為燕國貴族,但史冊一類,向來只存於宮宇,並不公開對外展示,只有那些存世數百年的大貴族,家中或許留有少量記載,至於尋常貴族,也就只知一些大事件,時間稍長,也基本都淡忘了。
畢竟這年頭竹簡的造價很高。
沒多少貴族會把竹簡用在記錄跟自身無關的事上。
何況天下久經戰亂,很多貴族在戰亂中衰敗,族中竹簡也隨之遺失,普天下,唯有各大諸侯國的公室,才保留有較為齊全的史料。
只是隨著天下一統,這些都盡數歸了大秦。
至於始皇為何會毀燕國史料。
實事關新仇舊怨。
一來是始皇跟太子丹的反目,二來是荊軻刺秦,三來則是大秦滅楚時,燕國一直在四處施壓,給秦滅楚製造了很大壓力,若非始皇頂住了壓力,不然秦的下場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