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現任雍州刺史、鎮西將軍胡奮,早年一直在東線打滾。對西線的瞭解一般都是從邸報上面得知。
數十年下來,胡奮對蜀漢和姜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慣性:
一、蜀漢國小力弱,無法同時在多條線路上進攻。所以要麼隴西,要麼關中。
二、既然現在姜維出現在了隴西,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七八萬人。那麼關中一定是平靜的。
三、既然關中平靜,那麼我這邊的策略就是尋找堅城固守,然後派出信使通知關中的司馬望。之後整個雍涼軍團完成合體。再與姜維進行野戰。
四、還是蜀漢國小力弱,出兵越多,糧草就越是供應不上。這次姜維帶了這麼多人來,只要我堅守的時間足夠長。說不定司馬望的援軍還沒到,姜維就退走了。
總之一句話:你要圍上邽你就去,我繼續龜縮在冀城不理你。等過了大半個月,關中的援軍到達,而你的糧食也應該開始有些緊張了。那時候,才是我出擊的時刻。
可是胡奮這樣的美夢並沒有做多久。十月初八,上邽的段灼給他帶來了一個壞訊息。
“你是說,姜維在精河的上游修築水壩,準備對上邽城進行水攻?”
“是啊,鎮西將軍。那水壩離我上邽城又不遠,我們在城頭看得清清楚楚。”
“嘶,可是攔河築壩,然後透過搗毀堤壩釋放出的水流來沖垮城牆。這堤壩得修多高?那姜維哪裡來的那麼多人力?”
“這個屬下就不是很清楚了。段將軍派出屬下來此,一是告訴鎮西將軍蜀賊的動向。其次就是希望將軍能夠儘快派出援軍!”
“嗯,你從上邽城出來,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沒有。蜀賊對上邽城內外交通並沒有完全隔絕。只要不靠近其修築水壩的工地,在上邽城內進出並不會受到為難。”
“嘖嘖,這個姜伯約,是擺明了要本將去上邽城外和他打野戰啊!”
從十月初五接到姜維大舉入侵開始,胡奮就緊急的召喚分散在各地的隴西軍團向冀城靠攏。同時派出信使前往關中求援。可是這會才十月初八,派往關中的使者這會還在路上。而本方軍團裡,距離本部最遠的,被派到安定郡平定當地羌人叛亂的文鴦部這會估計還沒有接到回軍的命令吧。
這蜀賊,來得太突然了!不是說好的明年春耕後才出兵麼?這個時候出兵,天寒地凍的就不說了。那些隨軍的民夫可是不能參加明年的春耕了啊。你們這種又窮又小的國家,一年的春耕都不認真搞,是不想活了嗎?
可是蜀漢的內政,也不需要他胡奮操心。這會兒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上邽之圍。
“你先下去休息吧。本將需要好好想一想該任何應對姜伯約的這一招。”
“喏!屬下在驛館聽候將軍命令。”
揮退了段灼的使者,胡奮只覺得一陣腦門疼:“來人啊,去把玄思和季威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