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場戰爭就此結束,毫無疑問,功勞最大的就是鍾會。而鄧艾,呵呵呵~~~
所以必須另闢蹊徑,突破劍閣,獲取更大的戰功。如此才能在這場戰爭中為自己撈到最大的好處——我鄧艾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如果這一次蜀國滅亡,或許這就是我的最後一戰了。這一戰,決定的不光是蜀國的命運,也是我鄧家未來在司馬家的天下中,到底是一流還是二流家族的關鍵。我這輩子受盡了世家大族的歧視和侮辱也就夠了,我鄧家的子子孫孫可再不要受這樣的氣了。
不出所料,下定了決心的鄧艾,終於把目光盯在了南北走向的邛崍山脈。
要穿越幾百裡的無人區,突擊蜀漢腹地。鄧艾現在麾下的三萬人還是稍微少了點。所以鄧艾來找諸葛緒的目的,其實是想讓諸葛緒的三萬人和他一起南下。如此,六萬精銳的隴西野戰兵繞開劍閣,若是能成功的突入蜀漢腹地,而蜀漢最精銳的機動兵團卻被鍾會拖在劍閣——那畫面簡直太美了。
可惜,諸葛緒不配合——一方面,他是琅琊諸葛世家的子弟,體會不到鄧艾這種平民子弟為了出人頭地不惜一切的渴望。另一方面,他是一個純粹的官僚——官僚的主要特點就是服從領導、逃避責任。諸葛緒完美的體現出了這兩點。
不過,在這樣的官僚體系,有的時候並不是把最高領導伺候舒服了就行的。
“呯!”劍閣北面二十里處,曹魏大軍中軍帳內,高坐主位的鐘會把桌子狠狠一拍!
“諸葛緒!汝可知罪?!”
“鎮西將軍?下官何罪?”
“哼!你在姜維回師前大半個月就佔領了橋頭。那時候白水關、劍閣等要害根本無人防守!為何不立即揮師南下,搶佔這些關卡?”
可以說,現在曹魏諸將中,最得意的是鍾會,可壓力最大的也是鍾會。
在劍閣下面枯坐了一個來月了,根本看不到一點打破劍閣的希望。姜維等人把這裡守得密不透風,蜀漢軍隊特別是其機動兵團的戰鬥力也確實令人歎為觀止。一個月下來,曹魏大軍小規模攻擊七八次,五萬人以上規模的強攻也有兩次,可每次除了損兵折將,一點希望都沒有。近十萬的部隊枯坐在這裡,每天消耗的糧草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坐鎮長安的杜預已經多次來信警告:兩個月之內戰局不能有突破性進展的話,就必須要考慮退兵的事情了。
鍾會不是沒有想到向東西兩面拓展戰線。他麾下的田章率領一萬人的支隊,向西北方向走了七八十里,連破蜀漢的十部校尉。但是越往西走地形就越是險峻,糧食的轉運就越是艱難。最後田章無奈的表示:除非本方支隊一次性帶上幾萬民夫,一次性搬走二十萬石糧草,否則無法持續作戰。
聽到這樣的報告,鍾會心裡怎麼會不窩火:“要不是你沒能及時搶佔劍閣,本將現在已經在CD高臥了!多年籌劃,毀於一旦,你還問你罪在何處?分明就是罪該萬死!”
諸葛緒聽到鍾會如此說話,一下子也發起火來:“鍾士季,少在那裡血口噴人!本官接到大將軍的命令就是拿下橋頭並且堵截……”
“哼哼哼,說啊,怎麼不說了?你不說本將替你說。是堵截姜維東歸!可是姜維現在在哪裡?就在前面,就在劍閣。堵住了我大軍南下的唯一通道!”
看著低頭不語的諸葛緒,鍾會冷笑一聲:“你是朝廷重臣,本將雖有假節,但也不能直接對你動刑。來人啊,將其剝去官衣,打入囚車,押送洛陽!”
“哎,悔不聽鄧士載之言啊!鍾士季,你如此陷害忠良,必不得好死!”
“哼!本將做事,問心無愧。對了,你那三萬雍州軍……嗯,田章、龐會、夏侯鹹,爾等三人去好好統帶起來。”
“多謝鎮西將軍。我等必不負將軍所託。”
成功吞併了諸葛緒的部隊,鍾會志得意滿的迎來了鄧艾的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