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夫人不必如此見外。你我夫妻一體,有什麼你呀我的。嗯,外父大人都說了些什麼?”
“也就是一般的問候,看他的女婿有沒有對他的女兒不好什麼的。嗯,還有就是大將軍這次不是趁著諸葛誕揚旗要再次北伐麼,父親一樣上表反對了。還寫了一篇《仇國倫》勸誡大將軍。咯咯,父親自己在信裡都自誇這篇文章駁斥得大將軍啞口無言呢。妾身剛剛看過了,真的是一篇雄文呢。夫君,要不要妾身讀給你聽?”
有啥好聽的。不就是一篇投降論麼?什麼大國和小國對峙,小國能做的就是保境安民靜靜等待。等待什麼呢?等老天收了大國。要是老天不收大國呢?那就坐等滅亡?扯淡嘛。
“嗯,外父大人的雄文明日待為夫休息好了再仔細拜讀如何?”關儀舒服的把頭枕在媳婦修長的大腿上:“剛才為夫耗費太多,接下來的書信請夫人代讀如何?”
“討厭!”譙薔的臉上浮起兩團紅暈,輕輕的拍打了關儀一下,但還是拿起了關家諸人的信件,開始慢慢的給關儀讀信。
家裡的祖母、大娘、生母信中的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問候、勉勵。可是譙薔開啟劉鈴的來信後,神色就不太自然了。
“嗯?夫人,為何不讀了?快把嫂嫂的信念了,熄燈休息了。”
“呃,夫君,這信,還是你自己看看吧?”
“搞什麼啊。”關儀滿不情願的起身,接過譙薔遞來的書信,展開一看後,也有點傻眼。
這封信不長,主要內容就兩段話:
第一段話是:“五月初三,回宮省母。聞母言,南鄉候為其子求娶於皇室。上欲允之。”
第二段話則來得很陡,和上文根本沒有任何聯絡。而且字跡比上段文字明顯潦草許多,看得出來寫信的人在寫這段話的時候心裡是非常慌亂的。這段話其實是一句詩詞:“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關儀看到這封信也傻了眼。他實在沒有想到劉家的公主居然這麼大膽!
第一段話的意思就是尚書僕射、南鄉候董厥給劉禪說,老大,我們家兒子年紀也不小了,可不可以跟你結個親家呢?劉禪說,這個建議不錯嘛。
劉禪先生兒子一大串,但是女兒卻不多。現在成年的女兒就兩個,一個是諸葛瞻的老婆。另一個就是劉鈴,關統的遺孀。董厥向劉禪提親,其實擺明了就是說:劉鈴公主現在在關家寡居,這資源簡直就是浪費,不如給我兒子好了。而劉禪先生呢,也覺得自己的女兒那麼年輕就守寡太可憐,所以也很有這個意向。
在這裡要說一下漢代的社會觀念和後世理學興起後的觀念完全不同。在漢代,婦人喪夫後改嫁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漢武帝劉徹的生母王太后,其第一任丈夫就不是漢景帝。皇家都是如此,百姓更不會在乎這些。所以,公主改嫁,在這個時代,不算什麼問題。
對於董厥來說,他非常有和皇家接親的必要。本來尚書檯裡的這幾位僕射,龐宏被陳袛趕走後就屬他資歷最老,諸葛瞻不過是頂龐宏的缺罷了,不管年齡還是官齡,都在他和樊建的後面。按理,現在陳袛病倒後,應該是他主持尚書檯才是。
可是誰讓人家諸葛瞻有一個偉光正的老爸呢?人家天生自帶無敵光環(僅限蜀漢範圍內),加之諸葛瞻的性格又極為強勢。以前陳袛在的時候還能勉強壓制,陳袛病倒後,諸葛瞻自行接管了尚書檯的管理權。這就讓董厥很不爽了。所以董厥主動貼上劉禪,就是想要爭奪陳袛之後尚書檯的管理權——最好老大你直接任命我當新一任的尚書令。這投名狀就是我兒子娶你的二婚女兒。
而劉禪呢,其實一直都不爽諸葛亮的。只是為了朝局的穩定不得已把諸葛亮供上神壇。對諸葛亮都這樣了,對諸葛瞻又怎麼好得起來呢?所以,也需要有人主動站出來壓制諸葛瞻。因此,劉禪對這門親事也是很樂意促成的。
總算劉禪這個人很念舊情,需要顧慮一下關家的感受。沒有當場應允。
不過,也就是這樣了。關儀知道,這事估計多半就會成:歷史本位面上,雖然關統的寡妻去向如何史書沒有記載。但陳袛掛了後,就是董厥和諸葛瞻一起平尚書事嘛。
可是,可是劉鈴的信裡還有一句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