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告訴你吧,能夠同意大凌與右屯同時並築,我已經做出讓步了,到了這一步,不要說你,任誰都別想讓我再有改變。”
“咱這不是在對牛彈琴嗎?唉,咋辦呢?”孫承宗暗想著,無奈地道:“既如此,為防有失,我建議:要麼再增兵,數量不下於五萬,要麼把儲存的糧食都散給兵士,放棄這座空城,官兵全部撤回到錦、寧諸城。”
“你這話倒是有些道理,哼,可惜咱不能隨了你的意,不然,將來咱還怎麼跟你共處?”
盤算著,丘禾嘉佯作失笑道:“督師大人太過敏謹慎了吧?通奴雖已重返遼東,卻是拖拖踏踏,毫無進攻之意,本巡撫的意見是,祖大壽、何可剛等繼續留守。”
孫承宗還欲再說,丘禾嘉已起了身自顧去忙,孫承宗頓了頓腳,負氣走了。
幾乎與之同時,皇太極道:“明朝小皇上再次拒絕了咱們的議和倡議,咱們進攻明朝的理由已經充足。
另外,據密報,明朝小皇上之所以再次拒絕跟我們議和,主要因為他接受了新任薊遼督師孫承宗修復大淩河城的建議。
想必諸位都知道,大淩河歷來都是溝通中原的重要樞紐。所以,我們曾三毀大淩河。如此重要的戰略樞紐,若是讓明軍修復,勢必阻擋我們逐鹿中原。
所幸的是,明朝朝廷的錢倒是投進去了,大淩河修建的速度卻不知為何不快,為了進一步拖垮他們,本大汗決定,發動大淩河之戰。”
說完,皇太極看了看並坐的三位貝勒及諸大臣,見他們並無異議,站起來道:
“我命令:重返遼東的勇士們,馬上收起懶慢散,兵分兩路,一路由德格類臺吉、嶽託臺吉、阿濟格臺吉等率兵兩萬,由義州路進發,屯於錦州與大淩河之間。
我等由白土廠路入,趨廣寧大道,約初六日會於大淩河。”
再說崇禎,做出了批示後,原以為萬事大吉了,卻不料沒過幾日,孫、丘的官司就打到了他的面前。因為田妃跟周後鬧,崇禎心裡煩,索性推給了兵部尚書梁廷棟。
梁廷棟力排眾議,堅定地支援了孫承宗。不久,加徵遼餉惹起了舉國憤怒,梁廷棟不得不引咎辭了職。
梁廷棟辭職後,朝臣們重提孫、丘官司。崇禎知梁廷棟替自己背了黑鍋,不想改變梁廷棟的決定。無奈,朝臣們跟中了邪似的,崇禎只好採取了大多數人的意見。
這日,因為周後大度釋怨,崇禎心情見好,王承恩才敢把後金的議和書報了進來。
崇禎不知皇太極“假議和真侵吞”之計,閱罷,忍不住想:“這些通奴也怪了,不停地向我求和,卻又屢犯我國土,委實可惡。”
想著,隨手把議和書扔掉,怒道:“真乃欺人太甚,求和?犯我國土,掠我國民的時候,他們幹嘛不求和?嗯,待我節節勝利的時候,他們想求和,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