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四四三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三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 (2 / 3)

“就知道,城外的耕地,肯定是賺的,有機會能買就買。但耕地之外的東西,糖廠、蔗部、甘蔗園、香料丘這些,還是要等政策定下來。”

“但說實在的,我們也不指望了。你想啊,皇子、侯爵、都督們哪能沒有親戚朋友?政策是他們定的,若是賺錢,哪裡輪得到咱們?”

“若他們不承包,大家也不敢承包;可他們要是承包,大家想承包,又輪不到了。所以啊,還是買塊地,讓兒孫學門手藝,才是正經的路子。”

“當年承包蔗部的,賠的底朝天的,也是不少呢。還有人至今欠著甲必丹一大筆錢呢。”

“即便依著大順律,翻倍之後的利息不計,最多償還雙份的本息,那些人要還,也只能賣了所有家當了。”

如孫濤說的,這座城市終究是一座因商業興起的城市。在周邊以及整個西爪哇土改完成之前,還是要圍繞著商業來運轉。

若無商業,城中半數的人,都沒飯吃。不一定都是商人,給商人趕車的、幫著收貨的、算賬的、管倉庫的……等等這些,都是靠商業吃飯的。

一直以來,荷蘭人的壟斷政策,使得這座城市的商業是畸形的。

糖類只能公司收購、香料也只能公司收購,還有諸如棉花、靛草、咖啡、菸草這些,都是如此。

壟斷、壟斷,東印度公司賺得就是這份錢。

拿最簡單的糖類來說,公司垮了、被大順趕跑了,沒人壟斷了。但是,糖賣給誰去?

百餘年間,沒有販子來巴達維亞收糖。

這要是被抓住,至少也得二十年苦役。

公司有公司自己的銷售渠道,而且銷售方向主要是波斯和歐洲。在公司銷售渠道以外的地方,百餘年間,市場早就飽和了。

榨出來糖,賣也是個大問題。

很多人看得出,大順佔據了巴達維亞之後,儘可能試圖恢復巴達維亞的繁榮。但是,很多政策一直還沒定下來,已頒佈的新法令,最多算是修修補補、救濟接濟,並沒有觸及要害。

尤其是很多以往依附東印度公司為生的人,他們對大順取代東印度公司的態度,是很明確的:若何以前一樣,我們就支援;若和以前不一樣,我們當然不支援。

荷蘭人在東南亞的統治,是以巴達維亞為中心,密佈著諸多的據點的點。

而這些點,與爪哇農村之間聯絡的線,是靠華人的。

很多華人也是吃這碗飯的,比如這有七八個村子,這七八個村子的熱帶產品,承包給某個華人專營。

也就是,只有他能來這七八個村子收貨。其餘人不能來。要是其餘人來了,自有公司給他撐腰。

城中的很多人也是幹這個的,現在政策沒定下來,他們對自己將來的生活,很是擔憂。

到現在為止,已經兩個月了。

看似巴達維亞實行了不少新政,熱熱鬧鬧,又是改城市名、又是辦公堂、又是救濟的。

但仔細一想,好像又沒有什麼新政策。

固然一些人重新找到了工作,看上去朝廷趕走了荷蘭人,也沒什麼區別;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暫時是無業狀態,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是繼續在這等著,等朝廷的政策出來,萬一還繼續實行包片制呢?

還是說不等了,早點琢磨著別的行當,轉行甚至離開巴達維亞?

這些事,已經有人向椰城的軍鎮假都督牛二反應了,牛二也是急的不行,他也想早點把政策定下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