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強制要求連婦孺都一併遷來,那麼總要考慮這裡的將來,而不僅僅是挖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解決大順自身的問題。
這裡的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這裡想要發展糧食農業,倒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人口足夠,足夠到可以修築水利工程,否則肯定是沒戲的。
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夏天天氣確實熱,很適合作物生長,但也確實沒有雨,只能依靠灌既。
而灌既,也就意味著,這裡至少得有個幾十萬人口,才能做出來這樣的攻城。修運河、修水利工程,需要足夠的人口。
正如在大石頭山以東的地方,大順取了個新益州的名字,實質上就已經做好了將來分離的準備。
這裡其實也一樣。
大順這邊的政策,已經確定了,這裡的一切都圍繞著移民進行。哪怕是挖金子、挖銀子,在整體的政策方向上,那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於是,實際上,這裡的也沒有太多的產業限制,目的依舊是把產業發展起來,從而最大程度地把人吸納過來。
也實際上,等同於允許這裡將來分離。畢竟,農業、礦產、氣候、澹水、土地、森林、煤礦……這裡什麼都不缺,早晚的事。
由是,這裡的土地政策,是和北部的楓林灣地區,截然不同的。
以北緯的一條緯度線為界,以北是小農經濟,包括在金礦做工的人,將來都是以“郡界”北部的地區參與授田的。
而金山附近的土地,則不準、也不準備允許小農經濟。
準確來說,政策方向上,是在這裡搞“財閥”制——朝廷和財閥出資、日後扶植、國有資產出售給家庭商團。
產業以棉花種植、紡織、葡萄酒、採礦、金屬加工等為主。尤其是在土地問題上,這裡直接省掉了小農分化兼併那一步,直接搞大型農場。
勞動力,仍舊以大順的移民、或者說強行創造的工資勞動者為主。
也即:
分界線以北的土地,處在適合種植小麥的降水線上,那裡以小農經濟為主,並且國有土地售賣,以家庭小農場為主。
分界線以南的土地,考慮到氣候等因素,這裡既不適合小農經濟、也沒有必要搞小農經濟。直接搞大農場,搞契約工勞動,再在北邊買份地。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大順和西班牙的談判,為這個計劃提供了足夠的可能。
西班牙在南美,有足夠的人口、有足夠差的生產力、也有足夠多的金銀、同時也就意味著擁有足夠大的市場。而西班牙的本土工業生產能力,基本為零,西班牙無法抵禦大順的走私,那麼能也只能接受大順的雙邊貿易條件,賺取關稅。
而金山周圍的土地,尤其是金礦附近的河谷地區,是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棉花的,且棉花的質量會非常不錯。
但,這種地方,不論是氣候還是降水,搞小農經濟種棉花,是無意義的。
搞不起來。歷史上的蘇北鹽墾後的棉花種植的諸多問題,諸如租佃、分成、地租等錯誤,沒必要再重走一步。
不若直接搞大農場種植,以契約長工為勞動力、以金山的大量一起遷來的婦女為紡織女工和摘棉花女工、以西班牙的南美西海岸為市場、以南美西海岸即將發展起來的銅礦硝石鳥糞石等產業為契機,直接把金山地區打造成整個南北美洲西海岸、或者說山脈以西的紡織業中心。
大順不要這裡的市場,也允許這裡各種產業都發展,甚至預想到將來這裡自給自足自成體系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