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四一章 施加神聖性(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四一章 施加神聖性(下) (1 / 3)

現在大順正處在工業革命的萌發階段,正是急需大量貴金屬貨幣的時候。

金銀的確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但卻是向資本主義轉型的關鍵。老馬說過:殖民制度、國債制度、保護制度等一些列的體系綜合。都是利用國家的權力,積累和組織起來社會力量,像溫室一般,助長封建生產方法向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轉化,並縮短其轉化的過程。國家強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

而被普遍認可的金銀貨幣,當然也是一種經濟力。

這種經濟力可以促成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快速分離。

並且伴隨著大順此時正在萌芽的工業革命,使得這些金銀,不只是如同之前一樣投向土地。而是在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下,迅速變為諸如礦山、蒸汽機、紡織廠、鋼鐵爐之類的新的生產資料。

並利用大順特殊的國情,和唐末以後土地私有制下產生的相對過剩的勞動人口和產業預備軍,快速完成工業產能和原本的農業生產產值抗衡的過程,為新時代打下經濟基礎。

大順這邊最終要解決的還是內部問題。

外部擴張也好、原始積累也罷,總歸正如大順這邊批判皮特一樣,被認為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劉鈺只是把因為經濟基礎改變而導致的傳統社會崩潰的天下大亂,換了一個好聽點的說法,叫這些新學派的人接受而已。

既然這些都是手段,那麼很明顯,大順現在需要的東西,就是真金白銀。

北美物產很豐富,人多地少使得每個人可以提供的投入市場的糧食等農作物、原材料等很多。

但是,因為時代的限制、運輸能力的限制、資本回報率的選擇,北美的任何商品,對於大順的商人而言都缺乏吸引力。

同樣的金銀,可以投在東北種黃豆、可以投在南洋種大米、可以投在印度種棉花,都勝過在北美買些運回去鐵釘賠錢的玩意兒。

當然,這不是說北美的這些糧食菸草什麼的,就不能換成錢。但需要一個過程。

一個北美的菸草,換成歐洲的白銀,再換成商船的茶葉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大順的資本,本身也是考慮利息的。

這個時間,大順自己等不起,也不可能自己去交換,只能是依靠歐洲自己的內部貿易,完成交換。

等貨到了北美,直接拿銀子走人,而不是在這乾等。等不起。

所以,即便從這一點上來看,大順也不希望歐洲再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至少不能在二十年內再打一場大規模戰爭。

北美一旦開始選擇從英國分離,那麼肯定就是一場延綿數年的、導致西班牙和法國肯定又要來一波的大規模戰爭作為預想中戰後比利時中立和去武裝化的籌碼的瓜分波蘭,不算大規模戰爭。

英國的海軍在那擺著,戰爭和封鎖之下,貿易停滯、債務飆升、白銀收緊,這都不是大順想要看到的情況。

尤其是大順的工業革命剛剛萌芽,印度的手工業還未被毀滅的這當頭,歐洲和美洲是個非常關鍵的過渡期市場,以確保大順的工業能夠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工業發展起來後,那就好說了。沖垮印度的手工業也好、轉身要問國內要市場也罷,總歸新的力量就可以踏上政治舞臺了。

而在過渡的關鍵期,北美要是鬧騰起來,一堆的破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