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真正的三國時代,這個時代各種物種都很豐富,比如說棉花這玩意。
羽絨服或者棉服,要配置下去並不困難,甚至紡織行會很樂意給出一個不錯的優惠價格。
“準備倒是不難,可幾千士卒的物資投入進去,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大喬勸道。
初春或許還有些寒冷,甚至棉甲都不需要,每天出去鍛鍊一番,身子就熱乎起來。
可現在深冬是另外一回事,需要加厚的棉衣,這玩意的價格不便宜……
或許也不算貴,畢竟大漢十三州最近這幾十年,棉花和桑樹的種植面積一直在增加。
大量的物資運輸到西域,然後換回各種物資回來。
就幾十年前的棉衣價格來說,現在的棉衣價格真的很便宜。
精品肯定要外銷,普通的內銷,批次生產的打折出售。
士卒用的棉衣,按照一般的觀點來說,只需要批次生產的就好。
這個時代,種田要多懶有多懶,但是涉及工商業簡直就完全不同,為此連先秦的流水線作業都給恢復過來了。
競爭不了精品和一般品的商人,當然就走量,正好天下大亂到處都要採購。
皮料和麵料基本就供不應求,稍微有點腦子的諸侯,都會對下面計程車卒好一些。
畢竟誰也不知道,你的對手會不會穿著厚厚的棉衣,在冬天給你來一下。
雖然一般不會,畢竟打一場下來那就是熊熊燃燒的軍費。
只是為了防備這種情況,怎麼都要武裝個三五千人,大喬的意思就是這個。
“我們很缺錢嗎?”朱信有些疑惑的看向孫策。
“我們不缺錢嗎?”孫策反問了句,“就說今年的糧食專營,本身就帶著福利性質,所以收上來的賦稅,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百姓得到優惠,吃飯不成問題按說會出來消費。
問題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政策能持續多久,所以不敢亂花錢,於是商稅收入沒有提升,總體來說稅收還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