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氣升騰,月光也不再能夠照亮四周,只是蟲鳴之聲越來越盛,蟲鳥也知天將破曉,紛紛甦醒過來。
時間一點點過去,天色越來越明。
凌晨五點左右,林凡到達山頂。
旗山海拔不過數百米,並不算高,天色由暗青轉為天青色,林凡站立在高出向下望去。
一片雲霧氤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流動著,吞沒山林,連綿的山峰半隱在雲霧之中,只露出尖尖一角。
雖不及泰山之雄偉壯麗,波瀾壯闊,但自帶一股別開生面之意。
十年未見,山川依舊,別來無恙。
當初的少年已經長大。
望著雲霧之中的山林,林凡的思緒似乎又回到了十年之前。
......
那時候來旗山還是在他高中二年級,仍舊無比孤僻的林凡與他的發小、也是唯一的朋友陳旭趁著週末來到旗山。
清晨,兩人爬上旗山,那時旗山並沒有如今的旗山熱鬧,遊人不多,大概也就僅僅比現在只有林凡和小倩兩人好一些而已。
林凡和陳旭,再加上三兩不知名的遊客。
那時天氣大概也是如同現在的模樣,白霧朦朧,空氣溼潤,略微有些涼意。
露水打溼了兩人的衣襟和頭髮,但他們並未在意。
年少的沉默的林凡望著雲霧湧起,默默無言。
露水在他的眼眉凝結,滴落而下。
自小就對這山川有一種近乎於靈魂之中湧出的渴望,那時候的他並不知曉緣由,只是憑著感覺,邀上自己唯一的朋友,翻山而來。
直到泰山之行後,他才清楚,原來自己對於山川的渴求源自於靈魂之中對於泰山的呼應。
中國人死者,魂歸於岱(泰山地也。
“……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
封禪之儀,在“三皇五帝”時便已有之,“封禪”二字,封者為祭天,禪者為祭地。
封禪不僅僅是在溝通上天,也是在溝通大地,
溝通,
陰間地獄。
而泰山,便是連通天地人三個世界的一個節點,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在從小到大不知隨即地探尋了多少個山川之後,終於在四年前去往了泰山,去往了命中註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