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十年代的《星球大戰》,盧卡斯創立工業光魔開始,電影特效才正式在電影中大放光彩,而到現在,也不過二十多年的時間。
科技的發展一般都是開始緩慢,到後面就越來越快,直到下一個瓶頸。就像有線電話到無線電話,再到手機,以及智慧手機的更新換代,其實也是二十多年的時間。
這方面老鎂用了二十多年,而到華夏,十來年就能達到,畢竟這方面老鎂走在前面有參考。
當然,到了未來,特效大片能不能做好,也不全是國內技術不行,而是能下多少力氣去做。
就像曾經的《西遊記》,用現在的眼光看那技術很菜,到處都是bug,但並不妨礙人們看得津津有味,而現在,甚至十來年後,號稱數千萬上億砸出來的‘大片’,觀眾看得直打哈欠。
特效終究是環節之一,並不是全部,好萊塢也有很多脫離了特效就變得無聊的電影,自然也都撲街了。
江志強他倆就是陸恆叫他來的,陸恆想讓他們,尤其是韓平觀摩這邊的特效製作,畢竟上次的《赤壁》只是一半的流程。
韓平作為國內電影的主導者之一,他的決策,很多時候都能影響國內電影的走向。
現在助推一把,陸恆也算給國產片做個貢獻了。
很多時候走彎路,就是沒有明晰的方向,雖然很多國內電影人也出來取經,但絕大多數都沒有渠道,要麼被騙,要麼只是看個泛泛,畢竟誰會把你帶到核心拍攝基地去。
只有陸恆,這種‘裡應外合’的人來領路,才能窺得全貌。
所以這次韓平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了好幾個負責人。
當然,如果韓平不是投資人之一,又有陸恆找傑瑞幫忙,這樣過來肯定被迪斯尼拒之門外。
隨後的幾天,他們參觀,或者說學習體驗了一番,收穫不小。
在他們回去前,陸恆又跟他們聊了好久,說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但實際上,就是把未來的趨勢和方向,透過這種方式灌輸給韓平。
雖然韓平聽了不少,但腦子裡面依然有點漿糊,好在陸恆之前就準備有錄音機,他們回去後,聽著錄音,再對照著這幾天的學習記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在他們離開後,陸恆繼續緊張而又刺激的拍攝。
緊張是進度,而刺激……是凱拉。
畢竟每天都在片場,而且大部分時間她媽也都在。
所以,兩人不再是正大光明的來,而是偷摸著。嘗試了不少地方,新奇又精彩,寫出來絕對能出書的那種。
陸恆感覺這部電影的拍攝,越來越有意思了。
有意思的當然不止跟凱拉,還有動作戲。
《海盜》的動作戲拍攝,跟陸恆之前拍《少包》,以及《笑傲》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還可以搞一些長鏡頭,而現在都是碎片化的拍攝,最後才剪輯拼接在一起。
最長的動作鏡頭,也不會超過五秒鐘。
所以,電影裡經常會看到切換角度,不過最牛叉的還是前幾年的《西遊記後傳》,各種旋轉跳躍。
直到陸恆跟傑弗裡,這位飾演大boss巴博薩的對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