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了劇本,陸恆就讓影視部註冊版權,隨後把劇本交給旗下幾個編劇、導演傳閱,他們看得差不多了,陸恆打電話把韓平請了過來。
韓平看劇本很快,看完後他沒吭聲,緩了好一會兒後才抬頭看向陸恆,豎了豎大拇指:
“你確實天生是吃這碗飯的。”
說完後,他又話鋒一轉:“但是——”
陸恆笑道:“但是還有些問題是吧?”
韓平哈哈大笑,隨後點了點頭:“雖然有些問題,不過以我的經驗來看,主要是一些細節方面,或者拍攝成本的限制等等因素。”
陸恆道:“我找您過來就是這個意思,我一個人畢竟不可能面面俱到,您經驗豐富,也參與過歷史大片和戰爭片的製作,找您跟我公司的導演、編劇一起碰一碰,爭取把這些完善。”
“這很有必要。”韓平道,說著他一臉欣慰的看著陸恆:
“你都有現在的成就了,難得的是還不驕不躁,很好,繼續保持,以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覺得自己多牛了,就聽不進意見。”
指了指手上的劇本:“老曹當年要有你這麼冷靜,不貪功冒進,大冬天的南下,還跟南方人打水仗,估計他也不會遭此慘敗。”
陸恆知道他在提點自己,笑著點了點頭:“我曉得。”
韓平樂了:“怎麼學我們川人說話。”
陸恆笑著糾正道:“我們老家也有這個方言,可不僅僅川話哈。”
“原來這樣。”韓平笑道,隨後感嘆道:
“如果老曹當年北征烏丸後一邊休養生息,一邊徐徐圖之,看似時間慢了,但其實真這麼搞,速度不見得慢,反而他赤壁之戰後緩了好幾年恢復元氣,如果不是他是曹操,僅這一場大敗仗,他的統治就穩不住了。儘管他能壓住,但也失去了短時間一統天下的契機,還給孫劉好幾年的緩衝壯大自己,此消彼長,時間多耗了幾十年。”
陸恆點了點頭:“是啊,欲速則不達,他太著急了,擔心讓孫劉發展壯大,卻沒仔細想自己的問題。歷史上不光曹操,他這都已經是活教材,算前車之鑑了,但一百多年後苻堅又重蹈覆轍,都是北方打南方,巧的是連兵力也都是八十萬……”
淝水之戰高中歷史就有學,陸恆一個文科生還算熟悉,當初陸恆的歷史老師講課從來不帶課本,大概是講了好多年滾瓜爛熟了,課本的講完了,就開始東扯西扯,帶出一堆相關典故或者八卦,而陸恆他們則聽得津津有味。
韓平聽完後則道:“其實苻堅也不是沒參考曹操,曹操打完烏丸沒多久就南下了,而苻堅當初重用漢人宰相王猛,王猛在世的時候一直反對,理由就是根基不穩,東晉還有長江天險,苻堅就沒再堅持,按照王猛的策略休養生息,直到王猛死後七八年,苻堅覺得時機成熟才南下。雖然後來失敗了大家都笑話他,但放到打仗前,其實都覺得他準備已經很充分了,至少比曹操強太多了。”
“這是運氣嗎?”陸恆笑道。
“也不算吧,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你看又過了一百多年,楊堅也是一樣的情況,但他就成功了。”韓平道。
陸恆在記憶裡翻了翻,點頭道:“這倒也是,苻堅那時候的東晉已經穩定,楊堅那時候的陳國已經爛到家了。”
韓平點頭道:“這是其一,算是天時吧,也就是時機符合,你要是瞭解過兩場戰爭的過程,就會知道苻堅也同樣冒進。”
頓了頓,韓平道:“南方能夠割據,主要憑藉的是長江天險,一般都會有荊州和建康兩個防禦重點。連司馬炎這樣的中庸之才,當初西晉從北面滅吳的時候都知道,要先在上游取得突破,防止被兩個軍團合擊,才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