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魏國突然封鎖整條國境線,看似任何訊息都已經無法傳遞出去,但依舊無法阻止楚國得到魏國國內的訊息。
秦軍在北方的部隊將要借道魏國南下,這是一條不管安排在燕國還是齊國的間者都透過各方求證得到的準確情報,只不過這份情報被送到楚王面前的時候,秦軍先遣隊的三千人馬已經進入魏國了。
偌大的一個天下,七個國家已經沒了兩個,去掉秦楚只剩下三個國家,魏國全面倒向秦國,對於楚國來說絕對不是好訊息,可是由於魏國邊境的全面封鎖,導致楚國根本沒辦法針對魏國採取任何行動。
所以楚王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了燕國與齊國身上,只要破了齊秦聯盟亦或者誘使齊燕之間有任何一個國家對秦魏宣戰,那麼楚國都有辦法將齊國拉攏到楚國的這條戰船上。
想法是好的,事實上現實也是非常不錯。
沒多久時日,楚王就已經聽到了齊國國都內發生的事情,齊王非常不滿秦魏聯盟的訊息,同時更加不滿秦國的外交部長在齊王面前的態度,那齊王直接將才進入齊國沒多久的蒙毅給趕了出去。
這樣的訊息對於眼前的楚國來說簡直好的不能再好了,楚王火速安排人手去專門攻關齊國,那齊王倒也暢快,很快便答應下來,一旦秦楚開戰,齊國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為了確保行動的順暢,齊國屆時願意出兵五十萬!
好傢伙,一出手就是五十萬大軍,那楚國的使者聽到齊王親口說出這樣的保證來,恨不得立刻就能夠出現在郢都,好向楚王領賞。
然而那使者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齊王說一定會採取必要的行動,卻並沒有明確說出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更沒有說這五十萬大軍究竟是去攻打秦國的還是去攻打別的什麼地方的。
或者,那使者注意到了,只不過他已經自行腦補齊全了齊王說的話,畢竟在他看來自己是楚國的使者,這齊王總不可能說要動用五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吧?
只可惜讓這使者沒有想到的是,當這邊齊國答應下來會出兵五十萬大軍之後,當這使者還沒有離開齊國境內的情況下,秦國已經發起了對魏國的全面戰爭。
由於秦國早已經將魏國三面包圍,而且進攻發起的非常突然,發起之前秦國已經對楚國關閉了國境線,魏國同樣切斷了一切與外界的聯絡,再加上齊國根本就不可能讓魏國發生的事情傳遞到楚國去,畢竟齊國可是與秦國有私下協議的。
最後便只剩下了燕國,理論上只要想,那麼魏國與秦國開戰的訊息是可以透過燕國人經過齊國最後將情報傳遞到楚國的,然而,蒙毅先前車隊浩浩蕩蕩穿過燕國去齊國的途中,他就早已經做好了佈置。
燕國必須封閉國境線,防止楚國人離開燕國境內,作為交換條件,蒙毅給了燕國一條非常重要而且有價值的資訊,齊國有可能會趁著秦楚大戰之時突然進攻燕國。
作為旁觀者自然都很清楚,這一切其實都是蒙毅在其中搞鬼,然而面對日益緊張的各國局勢,面對自己南方那個蠢蠢欲動的齊國,燕國人還是很清楚什麼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杜絕一切事關秦國的情報從燕國傳遞到楚國去,以此來換取齊國的進攻計劃以及秦國的絕不向燕國出兵的承諾,絕對是超值的買賣。
誰能料到,在蒙毅的各種手段之下,原本天下各國應當是在秦楚之間選邊站的局面,現在卻硬生生成為了各有各的盤算,同時又全都在說著不想幹的話做著虛假的承諾。